吴哥古迹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09-17
吴哥王朝于9世纪到15世纪数百年间,在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之下建造了吴哥城、吴哥窟与周围寺庙群。
  高棉王国首都吴哥的建立
  罗洛士(Roluos)
  西元9世纪初,高棉国王闍耶跋摩二世(Jayavarman II)一统柬埔寨地区,宣布自爪哇独立,将首都建立于洞里萨湖北边的诃里诃罗洛耶(Hariharalaya),亦即在现今的罗洛士遗迹群(Roluos)地区。闍耶跋摩二世自封为“宇宙之王”,笃信婆罗门教,崇拜湿婆神,为吴哥王朝奠定宗教意识基础。而闍耶跋摩二世政教合一的“神王思想”,在吴哥王朝传续百年。
  因陀罗跋摩一世(Indravarman I)即位后,于诃里诃罗洛耶建造当地第一座寺庙—神牛寺(Preah Ko),880年完成,是早期小型宗庙建筑,以寺前卧有神牛为名。因陀罗跋摩一世另建有国寺巴孔寺(Bakong)供奉湿婆神,是高棉第一座庙山型寺庙。
  吴哥(Angkor)
  西元9世纪末,耶输跋摩一世 (Yasovarman I) 开始全力建设首都耶输陀罗补罗(Yasodharapura),亦即现今的吴哥地区。他下令建造东大人工湖(East Baray),并于巴肯山上建造国寺巴肯寺(Bakheng),像征印度神话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四周建有沟渠,像征须弥山周围的咸海。此外,耶输跋摩一世也建造许多印度教寺庙与修院。
  967年罗贞陀罗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的朝臣Yajnyavahara于吴哥东北方兴建女王宫(Banteay Srei),主要供奉婆罗门教湿婆神。以稀有的红色砂岩雕刻精致浮雕,被认为是吴哥雕刻艺术最高水准作品。
  百年间,大小神庙竞相建筑。11世纪中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 (Udayadityavarman II) 建造献给湿婆神的国寺巴普昂寺(Baphuon),也是一座大型须弥山寺。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并在西侧挖掘西大人工湖(West Baray),以替代逐渐干涸的东大人工湖。
  苏耶跋摩二世建造吴哥窟
  吴哥地区最主要的寺庙建筑吴哥窟(Angkor Wat),由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于1113年至1150年间建造。打破传统设计,吴哥窟是一座献给毗湿奴神的须弥山寺,也是当时的国寺。以五塔和三层回廊构成,外有灌水的壕沟做为咸海,墙面浮雕神话故事与苏耶跋摩二世个人的皇室生活。建筑占地广阔,宏伟壮丽,墙面雕刻生动自然,为高棉古典艺术代表作,是世界第一大宗教建筑。
  闍耶跋摩七世建造吴哥城
  苏耶跋摩二世去逝后,吴哥王国陷入内乱,接着外敌占城入侵,搜括破坏首都耶输陀罗补罗。当时还是王子的闍耶跋摩七世驱逐占城人,1181年登基为王,在位三十余年间帝国达至顶盛。他在成为废墟的首都大兴土木,重建吴哥城(Angkor Thom)。鉴于先前被占城入侵的惨痛经验,闍耶跋摩七世将吴哥城城墙筑得特别高又厚实1,城外建有护城河。城中心的巴戎寺(Bayon), 最著名的就是以闍耶跋摩七世面容为蓝本来雕刻的54尊四面佛像,也是“微笑高棉”的由来,寺庙墙上浮雕不只展现闍耶跋摩七世与占城战斗的壮阔场面,也有描 绘市井小民的生活场景。而因为闍耶跋摩七世笃信佛教,吴哥地区信仰开始由印度教转变为佛教,在巴戎寺中也可以看到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特殊风格。除此之外, 闍耶跋摩七世还建造了大批寺庙如塔普伦寺(Ta Prohm)、达松将军庙(Ta Som)等,也兴建了不少医院、旅舍。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
  中国元代人周达观于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前往真腊(即吴哥),返国后以游记形式创作了《真腊风土记》2。周达观逗留于吴哥时为因陀罗跋摩三世 (Indravarman III) 在位的期间,文中记录了当时吴哥的城池及生活,如城郭、宗教、司法、官僚、农业、奴隶、动植物、沐浴、衣着、器具、商业、贸易、 柴米油盐等等。尽管吴哥王朝国力已逐渐走下坡,但周达观仍记录了一段描述国王豪华的派头:“凡出时诸军马拥其前,旗帜鼓乐踵其后。宫女三五百,花布花髻, 手执巨烛,自成一队,虽白日亦照烛。又有宫女,皆执内中金银器皿及文饰之具,制度迥别,不知其何所用。又有宫女,执摽枪摽牌为内兵,又成一队。又有羊车、 马车,皆以金为饰。其诸臣僚国戚,皆骑象在前。逺望红凉伞,不计其数。又其次则国主之妻及妾媵,或轿或车,或马或象,其销金凉伞何止百余。其后则是国主, 立于象上,手持寳劒。象之牙亦以金套之。打销金白凉伞,凡二十余柄,其伞柄皆金为之。其四围拥簇之象甚多,又有军马护之。若游近处,止用金轿子,皆以宫女 抬之。大凡出入,必迎小金塔,金佛在其前,观者皆当跪地顶礼,名为三罢。”3
  吴哥的战乱与遗弃
  13世纪中开始,吴哥王朝国力渐渐衰退,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地区,更摧毁许多建筑和灌溉设施。王室被迫搬离吴哥,整个地区除了做为佛教圣地之用的吴哥窟外,几乎完全荒废。考古学者对于吴哥地区的荒废提出几个理由:
  与暹罗间的战争
  大部分学者认为导致吴哥的荒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与暹罗间连年争战。13世纪暹罗逐步侵犯吴哥地区,至1431年暹罗占领吴哥后,大肆毁坏城市建设。灌溉系统遭破坏后,赖以为生的田地无法耕种,吴哥王室遂迁都金边。吴哥民众部分迁移至暹罗首都,部分随王室搬到金边,弃守后的吴哥渐渐凋零。
  国教转变
  部分学者认为,吴哥人的信仰自印度教转变为小乘佛教后,佛教教义否定对王族个人崇拜,使得原本基层民众对“神王”的尊崇遭到破坏,王权对人民的束缚逐渐松散。
  公共工程疏失
  连年与暹罗的战争使得王室对公共工程建设越来越疏于照管,吴哥地区稻田的灌溉系统一旦没有好好维护,生产食粮便不足以应付庞大的人口,经济规模也随之减小,导致人口外移。澳洲学者组成的大吴哥研究计划(Greater Angkor Project)于2007年指出,灌溉系统成就了当时的吴哥城,但也可能因为庞大的系统中部分灌溉渠道错置,导至过度开发水资源,造成水源枯竭。
  近代重新发现与整修
  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安东尼奥�6�1达�6�1马格达连那、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6�1艾米尔�6�1布意孚神父,均有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4 1860年1月,法国学者亨利�6�1穆奥在森林中发现吴哥遗迹,并出版此趟旅行记录,世人开始对吴哥产生兴趣。 1863年法国殖民地政权建立,学者慕名而来挖掘丛林中的吴哥遗址。1866年,法国殖民政府开始进行系统研究,19年后编定一份吴哥王室年表。5二次世界大战后柬埔寨王国独立,虽然持续对吴哥进行维护,但在20世纪后半,柬埔寨出现政治和军事动乱,越战、赤柬、内乱等等,使得吴哥庙宇群也遭到破坏和窃盗。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修缮团队进驻吴哥遗址群,至今仍持续修护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