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属详细资料大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5

松属(拉丁学名:Pinus Linn)松科植物中一属,常绿乔木,稀灌木,有树脂;树皮平滑或纵裂或成片状剥落;冬芽有鳞片;枝有长枝和短枝之分,长枝可无限生长,无绿色的叶,但有鳞片状叶,小枝极不发达,生于长枝的鳞片状叶的腋内,球花单性同株;雄球花腋生,簇生于幼枝的基部,多数成穗状花序状,花粉有气囊;雌球花侧生或近顶生,单生或成束,球果的形状多种,对称或偏斜,有梗或无梗,第3年成熟,成熟时珠鳞发育成种鳞,木质,厚,其露出部分名鳞盾(Apophysis),鳞盾背部或顶部隆起的部分名鳞脐(Umbo);种子有翅或无翅。松属约80余种,分布于北半球,从北极附近至北非、中美及南亚直到赤道以南地方,中国有22种10变种,分布极广,为重要造林树种之一。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松属 拉丁学名 :Pinus Linn 界 :植物界 门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纲 :松杉纲 Coniferopsida 目 :松杉目 Pinales 科 :松科 Pinaceae 亚科 :松亚科 Pinoideae 属 :松属 分布区域 :分布于北半球等地 模式种 :欧洲赤松
起源时间,起源地点,形态特征,分布情况,下级分类,种列表,模式种介绍,主要价值,

起源时间

1. 古地理学证据 松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半球基本上没有松树的踪迹,因而松树起源于统一泛大陆分裂以后。古地理学研究表明泛大陆分裂为劳亚古陆与冈瓦纳古陆的时间出现在中生代初期的三叠纪。 2. 孢粉学证据 国外对松树化石种的报导以比利时白垩纪地层中发掘的比利时松(P.belgica)化石为最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璐瑾先生根据对四川威远地区晚三叠世孢粉研究,发现了威远松(P.weiyuanensis)及环抱松(P.amplexus)2个孢粉化石新种,以及“属征为双维管束类型的松科松属花粉”化石种。说明晚三叠纪时松树已出现在康滇古陆并已分化,甚至可以分辨出单、双维管类型。 结论是松属起源于中生代三叠纪。

起源地点

北美洲缺乏最原始的亚属(组),但它具有松属15个亚组中的12个,95个树种中的54个,超过了其它地区,它应该是松属的现代分布中心。 现代分布中心与起源地之间尚有一定距离。起源地应该具备该类植物最早化石及原始类群最集中各演化阶段的类群都有代表的地区,而这一地区自该属植物发生以来又未受过巨大灾害。中国四川的威远地区晚三叠纪地层已经发现了松树孢粉化石,这是迄今最早的松树化石记录。中国西南及中南半岛东部的越南又集中了2个原始亚属2个原始组及其中4个亚组(Subsect. Krempfianae, Subsect. Balfourianae, Subsect. Genardlianae, Subsect. Cembroides)中前3个亚组的代表,地史上又无巨大灾害发生,松属植物起源于这一地带的可能性最大。三叠纪时,这里处于古地中海的东缘,属康滇古陆及印支古陆范围,气候属湿热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这就很好地解释了松属植物可以扩展到热带地区而松科其它属均不能够的原因。岁月流逝,气候变更,松属逐渐适应了干旱、寒冷的环境,形成了众多的广布北半球的种类。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稀为灌木;枝轮生,每年生一节或二节或多节;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 叶有两型:鳞叶(原生叶)单生,螺旋状着生,在幼苗时期为扁平条形,绿色,后则逐渐退化成膜质苞片状,基部下延生长或不下延生长;针叶(次生叶)螺旋状着生,辐射伸展,常2针、3针或5针一束,生于苞片状鳞叶的腋部,着生于不发育的短枝顶端,每束针叶基部由8-12枚芽鳞组成的叶鞘所包,叶鞘脱落或宿存,针叶边缘全缘或有细锯齿,背部无气孔线或有气孔线,腹面两侧具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扇状三角形或半圆形,具1-2个维管束及2个至10多个中生或边生稀内生的树脂道。球花单性,雌雄同株;雄球花生于新枝下部的苞片腋部,多数聚集成穗状花序状,无梗,斜展或下垂,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花药2,药室纵裂,药隔鳞片状,边缘微具细缺齿,花粉有气囊;雌球花单生或2-4个生于新枝近顶端,直立或下垂,由多数螺旋状着生的珠鳞与苞鳞所组成,珠鳞的腹(上)面基部有2枚倒生胚珠,背(下)面基部有一短小的苞鳞。 小球果于第二年春受精后迅速长大,球果直立或下垂,有梗或几无梗;种鳞木质,宿存,排列紧密,上部露出部分为“鳞盾”,有横脊或无横脊,鳞盾的先端或中央有呈瘤状凸起的“鳞脐”,鳞脐有刺或无刺;球果第二年(稀第三年)秋季成熟,熟时种鳞张开,种子散出,稀不张开,种子不脱落,发育的种鳞具2粒种子;种子上部具长翅,种翅与种子结合而生,或有关节与种子脱离,或具短翅或无翅;子叶3-18枚,发芽时出土。

分布情况

本属约80余种,分布于北半球,北至北极地区,南至北非、中美、中南半岛至苏门答腊赤道以南地方。为世界上木材和松脂生产的主要树种。中国产22种10变种, 分布几遍全国,其中如红松、华山松、云南松、马尾松、油松、樟子松等为我国森林中的主要树种,同时在今后造林更新上仍占重要地位。另引人16种2变种,其中湿地松、火炬松、加勒比松、长叶松、刚松、黑松等生长较快,均为有发展前途的造林树种。

下级分类

双维管束松亚属 Subgen. Pinus 单维管束松亚属 Subgen. Strobus (Sweet) Rehd.

种列表

华山松 P. armandii 北美短叶松 P. banksiana 白皮松 P. bungeana 加勒比松 P. caribaea 大别山五针松 P. dabeshanensis 高山松 P. densata 赤松 P. densiflora 萌芽松 P. echinata 湿地松 P. elliottii 海南五针松 P. fenzeliana 西藏白皮松 P. gerardiana 乔松 P. griffithii 巴山松 P. henryi P. kesiya 红松 P. koraiensis 华南五针松 P. kwangtungensis 南亚松 P. latteri 马尾松 P. massoniana 台湾五针松 P. morrisonicola 欧洲黑松 P. nigra 长叶松 P. palustris 日本五针松 P. parviflora 海岸松 P. pinaster 西黄松 P. ponderosa 偃松 P. pumila 刚松 P. rigida 西藏长叶松 P. roxburghii 新疆五针松 P. sibirica 北美乔松 P. strobus 欧洲赤松 P. sylvestris 油松 P. tabuliformis 火炬松 P. taeda 黄山松 P. taiwanensis 兴凯湖松 P. takahasii 黑松 P. thunbergii 热带松 P. tropicalis 矮松 P. virginiana 毛枝五针松 P. wangii 云南松 P. yunnanensis

模式种介绍

欧洲赤松 P. sylvestris 乔木,在原产地高达40米;树皮红褐色,裂成薄片脱落;小枝暗灰褐色;冬芽矩圆状卵圆形,赤褐色,有树脂。针叶2针一束,蓝绿色,粗硬,通常扭曲,长3-7厘米,径约1.5-2毫米,先端尖,两面有气孔线,边缘有细锯齿;横切面半圆形,皮下层细胞单层,叶内树脂道边生。雌球花有短梗,向下弯垂,幼果种鳞的种脐具小尖刺。球果熟时暗黄褐色,圆锥状卵圆形,基部对称式稍偏斜,长3-6厘米;种鳞的鳞盾扁平或三角状隆起,鳞脐小,常有尖刺。 原产欧洲,为分布区内常见的森林树种。我国东北有栽培。 木材性质及用途与樟子松略同。可作庭园树。

主要价值

木材有松脂,纹理直或斜,结构中至粗,材质较硬或较软,易施工。可供建筑、电杆、枕木、矿柱、桥梁、舟车、板料、农具、器具及家具等用,也可作木纤维工业原料。树木可用以采脂,树皮、针叶、树根等可综合利用,制成多种化工产品,种子可榨油。药用的松花粉、松节、松针及松节油是从各种松树采收和提取。多数五针松类有较大的种子,可供食用。多数种类为森林更新、造林、绿化及庭园树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