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难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一、心理需要是作文的必要前提

心理需要是动机的源泉。任何一件事,只有想做、愿做,才有可能做好。我们很多老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真实的情感世界,有意无意地给学生设置了许多形式与内容上的障碍,并以自己的标准去评定、束缚学生的思想与情感。从而压制甚至打消了学生表达自我情感的内在需求。这样的作文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小学生对生活都有他独特的情感体验与认识,并有一种心理宣泄的需要。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经常观察学生,巧妙地运用这种心理需要。当学生遇到发生在家里的、学校的、社会的,学生想说或不想说的,高兴的、烦恼的或者值得感慨的事情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这些思绪转换成文字。我们认为,小学生作文教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转变观念,应该以学生课外非正式的、有感而发的思绪记录为主,以课堂作文为辅。真正使学生的作文是基于心理的需要,情感表达的需要。采取的写作形式也可以是灵活多样的,比如日记、周记、随笔等。教师不一定要去翻阅这些作文,只要学生经常动笔,哪怕是很简单的,且不成熟的话语,久而久之,对学生的作文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陶行知先生说:“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记录思绪的过程中也不是无所作为、消极对待的。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堂作文的指导,充分发挥引导、点拨作用。记得曾听过一堂作文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我的爸爸》前一天,让学生在家里仔细观察自己的父亲的脸一分钟。然后在课堂上讨论再记叙。学生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写下的作文自然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也可以采取很多类似的方法,学会打动学生,使写作文成为学生源于自身的心理需要。

二、表达需要是作文的有效途径

小学生生活在各个大小集体中,每天总有好多话要与同学说,有好多事情要与家长、教师交流。如果把这些交流通过文字来表现,无疑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很好途径。因此,学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文字交流平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要,使学生想写又有地方写。比如,现在很多学校开设了校内的博客、论坛,供学生、教师进行广泛的生生、师生交流,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更多的交流平台。教师要充分地运用这些平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一些思绪、观点转化为片段式的文字,自己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与学生随意的讨论、交流之中。这样,即使学生不是在进行作文训练,甚至不是以作文为对象进行讨论,在经常性的交流过程中也不知不觉地提高了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作文能力。当然,如果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展作文教学,像作文博客等,只要符合学生的表达需要,收到的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在每次作文之后,普遍会有一种期待心理。期待自己的作文成功,期待自己能在这次作文训练中有新的收获。当看到教师对自己作文的最终评价后,就会产生正反两方面的感受。倘若教师在作文本上给他们留一块“空地”,让学生及时写下当时的看法或感受,实现作文批改的互动,其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影响将是十分深远的。我们多年来的实践表明,作文批改的互动实现了学生对原来习作的“反刍”,增强了学生的作文感悟能力,并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以此为台阶,就可以很顺利地进行小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训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