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同题诗PK之望庐山瀑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6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
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
一条界破青山色。



庐山瀑布在江西九江市庐山区,是一个瀑布群。庐山也叫匡山。庐山的香炉峰有四座,李白在这里面所说的香炉峰,指的是南香炉峰。杜甫曾在《不见》里有诗句,“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因为李白曾经在庐山这个地方隐居读书,所以老杜诗中的这个匡山,指的是庐山。咱们还是把话题转向说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

诗歌是语言的精华。往往寥寥几十个字,可以概括了一篇文章几千甚至几万字的意义。都是作者经过锤炼而写成的,所以说诗歌有妙不可言的意境在字句里面。不信你先看一下李白这首《望庐山瀑布》。

开头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是李太白从天上到山上,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香炉本来是烧香用的炉具,烧香肯定会冒烟的,但这里偏偏有一个山峰的名字叫香炉 ,望文生义的话还以为第一句写的是,在寺庙里的那一种香炉烟云燎绕的景象。但是香炉峰的形状真的是像一个大大的香炉子。旁边瀑布溅起的水珠千千万万的,大大小小的在太阳下被照耀并折射成七色的虹,再加上香炉峰的潮湿的水汽成团成团的郁结,袅袅腾起到峰巅, 渐渐飘散,飞绕在峰身,云蒸霞蔚,自有一番仙气。有可能啊,李白是学道的,在道观里见到的香炉烧香这种景象,在他脑海里比较深,所以一出口就是香炉生紫烟。当然,这也是写实。有人说了,这首诗的题目是望庐山瀑布,七言绝句总共二十八个字,但第一句七个字竟然没有写到瀑布身上来呀。《望庐山瀑布》,瀑布是庐山的瀑布,不是其他,黄山啊,华山啊,等之类的瀑布,是点名了瀑布的位置,不算偏题。再说了,这样写的好处在于,是作者从山旮旯走出来,从别的地方走近香炉峰,瀑布。好像拍摄电影的那样,把镜头从远处向近处拉,这样极具动感。还有,第一句是为瀑布的出现,做衬托做铺垫,从而达到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艺术效果。题目中的庐山二字是修饰瀑布二字的,作定语。所以说,这不偏题,并且是紧扣题旨。

遥看瀑布挂前川。作者从山旮旯里走过来了,远远的看到瀑布了,但还是没有走到近前。这是远看。有人解释前川是前面的河流的意思,在这里指瀑布。但想一下,怎么可能瀑布会挂在瀑布上呢?所以前川的这个川是山川山峰的意思。一个挂字,把瀑布写得活灵活现。平常,我们把一个小东西挂到某一个大的物体上,是悬空挂上去的,在这里谁能把瀑布挂到山峰上去啊?只有超能力的神仙能呢。宋朝的魏庆之说过,在七言绝句里,每句话的第五个字要响,这个响字就是要有力度的意思,李太白在这里用的这个挂字,显得非常有神气。这第二句与第一句对仗,是很自然的流水对,显得灵动,壮丽。

飞流直下三千尺。飞流,是从山顶平着顺着巨大的冲力而向前奔出,如飞的姿态;等水流的冲力怠尽作直下的状态时就叫“落”了。比如,你把一个物体从手里抛的空中后,物体运动的规迹是抛物线弧形,从你手里到这个弧形的中间这一段就是飞,是从低到高或者在空中平行于地面运动,;弧形运动的另一半就叫“落”了。三千尺是多高?大概山有多高瀑布就有多高,这是夸张的写法,显得瀑布气势如虹贯日,壮观非凡。

疑似银河落九天,承接上句。上面一句有飞字,本句里有落字。这两句仿佛是拍摄一个瀑布从山上窜出而下的视频一样形象。并且意犹未尽,诗人又打了一个比方,好象天河从空中落下一样。多么夸张的语句。但越夸张越显得诗人发自内心浪漫的真性情,真热爱这片壮观宏伟的瀑布。夸张得生动逼真,你没去看过那风景,这二十八个字已经把它画到你面前来了,或者说等于让你看了一段关于这个瀑布的精彩小视频。

纵观全诗,饱含的热情洋溢,风景随文采飞扬,读者随诗家幻想,塑景于二十八字之中,恰如天上二十八星宿构成一副星汉灿烂的仙景一般,字字珠玑,令人过目难忘。

太白写的《望庐山瀑布》有两首,这首七绝是第二首。第一首是篇五言古风,其中有句“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简练形象,出语恢弘,多为后人称赞推崇。

这首诗大慨是李白五十岁隐居庐山时所作。诗人老年仍奇思云想,气势如鹏,情感表达上似江河沸腾奔流直泻千里连绵不绝,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仙大V!



现把第一首也贴出来,可与前面的七绝并读。七绝由于简短易记,形象鲜明,多入学生教材供学习。这篇五言古风刚不然,太白洋洋洒洒如耍独孤九剑法一般,任马由缰,驰骋飞思,结篇仙章。

《望庐山瀑布之一》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潈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乐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还得洗尘颜。
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苏轼当年去庐山玩,也被那奇景深深吸引住了,因而他有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让店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东坡这是“景入理势”,是以景托理。当在景区的石壁上看到李白与徐疑的关于序庐山瀑布的同题诗并列其间时,不禁哈哈大笑。以东坡豪情,当然甚爱太白诗句,为何呢?他本来与太白性情相仿嘛,豪迈洒脱,自非俗人能比。当地一老和尚慕东坡诗名求诗,东坡文豪就笔一挥成章,诗曰:“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诗题为《戏徐凝瀑布诗》。东坡的话虽然过于偏激了,但他评判的基本意思倾向还是正确的,这表明苏轼不仅反是一位著名的诗家,也是一位非常有见地的诗词鉴赏家。

终究徐凝的庐山瀑布诗,虽然也颇有气象,出语奇瑰,但由于他字句全围绕瀑布来写,未能呈现一种三维的动态立体画面,只如平面风景画,在灵动和热情上匮乏了一点,所以其诗是一流作品,但不能压居太白之上。



哄着孩子给他喂完奶粉,看他睡了,给他盖好。写完上面的文字,困了,睡了。忽然感觉自己在庐山的瀑布碧潭边冲浪,好惬意啊,象泡温泉一样,不小心还沧口瀑水。脚下温泉如涌……美哉妙哉

啪啪,屁股还被浪花拍了两下,疼!醒了,老婆大人又打我了:熊孩子尿床了。尿我身上了。这就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意境。梦境可期,当奶爸奶妈的你有过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