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颇受好评的比亚迪与奇瑞,为什么感觉现实销量一般?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在国产 汽车 品牌里,比亚迪和奇瑞是两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从销量上看,长城、长安、吉利这三巨头的销量,妥妥的碾压比亚迪和奇瑞。但是,在各媒体平台上,我们确实可以看到给比亚迪和奇瑞站台的人很多,反倒是长城吉利和长安,很多车主或者潜在车主,并不支持自己品牌。

分析一下原因,我觉得可能有这几个方面:

1、比亚迪和奇瑞,是比较典型的 汽车 行业里的“工科男”,多年来都不太擅长于品牌影响、外观设计、售后服务等“面子”上的功夫。当然,最近这几年有所改观,尤其是比亚迪车型的外观设计,开始有质的飞跃了。比亚迪和奇瑞4S店的服务水准,也开始有肉眼可见的提升了。

2、比亚迪和奇瑞在技术上的投入,获得了不少人的认可和赞许。比如:

>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的三电技术的产业链完备性和产品的可靠性,有目共睹。在公共充电桩,你随便观察几个电动车的充电功率,比一比速度快慢,结果毫无疑问都是比亚迪胜出。

>比亚迪前几年推出的DM系统车型,在加速能力上(比如秦DM、唐DM车型),几乎见谁灭谁,积攒了很多粉丝。

>比亚迪新推出的DM-i系统,以及先后发布上市的两款搭载了DM-i系统的秦plus DM-i、宋plus DM-i,在油耗上冠绝群雄,刚上市就预订爆满,提车都得排到两三个月之后了。

>奇瑞更是深耕发动机技术十几年,现在奇瑞推出的1.6T发动机,在功率上,跟顶尖的合资同排量发动机完全可以同台竞技。所以为人所称道。

希望国产 汽车 品牌都能扎根技术、越做越好!

首先,你要求证,到底是不是吹,哪个地方吹了,是数据与实际不符?还是用料不地道。

其次,销量不好为啥还要有很多人买奇瑞和比亚迪?难道这些人就不知道现在什么车销量好与不好吗?

最后,销量好不好跟车的好坏有关系吗?日产轩逸销量最好,可是故障率可不低啊,因为多数人买轩逸第一看的是合资的牌子,其次看外观内饰,车子的结构用料有几个去了解的?

今天去扫墓,碰到个奇瑞车 东方之子,1.8排量的,要知道这车2003年上市,现在18年了,还在用。这是在吹吗

因为你没有吹,所以销量差。

人群中奇葩买BYD,人群中土鳖买奇瑞。奇葩和土鳖总是存在,所以BYD和奇瑞还是有点销量的。

但总归是少数。

蟹妖·比亚迪和奇瑞销量一般的原因不同

「叫好不叫座」是一些 汽车 品牌的特点,在自主品牌中曾经有两个品牌具备这种特点;分别为奇瑞和比亚迪,很多 汽车 爱好者会把它俩放在一起分析,但这是两个特点完全不同的车企。

把新能源 汽车 定位为逆势也许不好理解,近两年热度最高的就是电动或插电混动 汽车 ;然而分析比亚迪退回到至少十几年前,因为该品牌的首款混动车F3DM上市于2008年,随后推出的e6纯电动 汽车 也有十余年了,在这个节点是燃油车主导、电动 汽车 是完全不被看好的哦。

然而比亚迪的战略方向机就是电驱,自F3DM开始,到王朝品牌-秦的推出,之后的重心都放在了这种“新型车”上;那么销量低迷也就不难理解了,其实比亚迪很像是德云社,用八个字总结它就是“力挽狂澜、重塑格局”。


e6上市之初的高配车卖到30余万,秦首发款的起售价在15万左右,唐直接突破20万天花板,随后推出的宋价格略低一些——以新能源 汽车 为核心的王朝系列在初期必然是“叫好不叫座”,这点倒是与德云社不同,德云社初期是以价格低廉的门票来吸引流量,比亚迪把消费门槛直接拉高。这个模式有缺点也有价值,缺点是销量不会很高,因为、但也因为这一阶段的消费者普遍认为中国制造“土气”,就像是看相声没有看芭蕾舞听交响乐“洋气”、甚至连半洋不样的假洋鬼子的“海派清口”都不如。


起步高造成了销量低但却赚得了关注和好评,或者说赚足了口碑;但更重要的是成功的扭转了国产 汽车 的形象,也就是从低端拉升到了高端。同期尝试过努力冲高的自主品牌几乎全部失败,只有比亚迪王朝系列坚持了下来,那么成功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当DM-i架构的秦、宋、唐推出之后,比亚迪的春天到来了。


以这套系统打造的混动车不仅保留了相对强悍的动力,同时有效拉低了消费门槛,但却没有一路探底;这就像德云社开的分社,DM-i是个分支系列,车辆的标准属于轻奢,此时会感觉“欠一张门票”的消费者自然会来选择这些车,同期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快速提升,并且达到了对应标准。

近两期的比亚迪新能源 汽车 销量涨势很夸张,八月的新能源车销量突破6万台,这个成绩就算是就好又叫座了(销量第一);虽说标准仍旧不能与燃油车热销品牌相比,然而燃油车是没有未来的,未来属于插电混动和纯电动,燃油车的市场空间在逐步压缩,比亚迪的潜力逐步放大,这个车企始终都在为未来做储备,眼下似乎并不是很重要。


奇瑞 汽车 像是什么呢?

也许比较像青曲社吧,特点是“业务较多、专业不精”。

比亚迪一直在描绘未来并逐步创造未来,奇瑞则是在现实中,也就是顺应行业趋势、不主动做改变;不过在顺势中总还要搞出些东西来,否则也难以体现竞争力,对于 汽车 而言当然是要搞技术研发。奇瑞的技术研发成果有限,在CVT变速箱卖给万里扬之后,现在没有了变速箱业务,DCT是要依靠格特拉克和上汽供应的;电驱方面缺少核心技术,动力电池和芯片就不谈了,电机还是和安川合资,竞争力也会弱一些。内燃机的研发看到了一些成果,但1.6T直喷机的推出比竞品晚了好多年,在竞争对手把2.0T直喷机快玩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机型的时候,奇瑞在2021年才推出这么台2.0T,节奏属实是慢了。究其原因也许是重心一度放在炒弄子品牌上了,创造生产资质似乎更有吸引力,而同期的比亚迪已经开启超高成本、收效很慢的垂直整合。


综上所述,奇瑞也是在搞研发的,只是奇瑞的思维比较“活泛”,在研发之余还想要搞一些花样(捷径);但是车企拼到最后一定是拼技术,其他都只能是锦上添花,所以奇瑞在燃油车阵营中也没有成为真正的一线品牌。

比亚迪是个纯粹的民营企业(奇瑞为地方国企),没有支持就只能强大自身,学习自然会比较刻苦和专注;这是两个车企不同的地方,至于未来前景应当还是比亚迪理想一些。别的不说,就说比亚迪在合肥的整车厂(规划产能40万台),配合蚌埠的刀片电池工厂、无为云轨配套工厂,一个深圳的企业在安徽打造出了这么条产业链,对于坚守在芜湖的奇瑞而言也形成了很大的压力。未来安徽的新能源 汽车 核心城市会在合肥,品牌会以比亚迪、蔚来、吉利、国轩高科、安凯客车等为主吧。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从 历史 来看,奇瑞与比亚迪都曾经是国产 汽车 销量领导者,奇瑞,连续屠榜数年,A3,QQ,东方之子,风云系列为国人熟知;比亚迪,多个领域有不俗的成绩,跨界造车F3一战成名。

这两个品牌目前的销量,大致与十年前自身数据相当,而今天全国市场总销量,约为十年前的三倍,也就是说这两个品牌市占率差不多只有当年三成。

奇瑞与比亚迪,近年都在车型规划和技术研发做了不少努力,也为了迎合市场调整政策,并非比亚迪和奇瑞没有进步,只是作为后来者的长安长城吉利跑的太快。

曾经的领导品牌,肯定有大量老客户基础,有粉丝文化,这些老车主忠诚于品牌,目睹当前回忆过去,习惯关注车企动向,在各种场合主动维护车企声誉,甚至危机公关,也就导致出现在网上“吹的特别厉害”,其实此为其一。

其二就更容易理解了,国产的吉利长城、合资的大众通用热销给奇瑞比亚迪造成一个误解:热销全因营销,滞销全因抹黑。在他们看来,营销行为包括网络上的舆论引导,也就大量雇佣公关公司、推广公司在网媒推介褒奖自家产品,甚至贬低打压竞争品牌产品。

奇瑞也好,比亚迪也罢,销量平庸归根结底还是产品力不够以及服务能力底下导致整体口碑不尽如人意,并非其他外部因素影响。

“水军”行为非但对销量没有促进作用,更增加了普通用户对该品牌的反感。产品的热销,关键还是看产品本身的产品力,然后是用服务水平维持美誉度,专注产品,尊重用户,才能真正振兴销量。

因为奇瑞比亚迪是真有技术!所以记恨他俩的也就自然很多!不光是其他国产品牌合资品牌更怕他俩!剩下的没啥技术的只会吹牛B的那几个品牌合资采取放任自流的办法!

开车的人多,懂车的人不多。看外观和非理性消费的人不少,导致有的车销量高。就说这几句。

是这样的。首先比亚迪是整个 汽车 的零部件全部自己生产,所以比亚迪尽管是大厂,但任然受到产能的限制,中国比亚迪就像日本的丰田,是国产 汽车 中少数能做到,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产能受限制,但是单车的利润率高。除了产能问题,还有就是比亚迪的宣传营销方面,有点像典型的“理工科男”的意思,但是懂车的都知道,比亚迪造车技术实力还是很强的。

奇瑞的情况跟比亚迪还不太一样,奇瑞主要是因为29名高层离职引起一系列变故,再加上奇瑞旗下产品单一,并且没有主打产品,所有节奏都比其他品牌慢了一拍,等奇瑞反映过来已经晚了一步了,所以曾经的辉煌再也找不到了。

比亚迪这个技术宅的销量前景,我个人看好,毕竟巴菲特都投资了,绝对错不了,奇瑞我就不多说了,且行且珍惜。

销量不一般呀,因为发展水平问题,车还没有回归本质,对一般大众更多时候还不只是个交通工具,这也造成了除技术和实用角度外的进口 合资 国产鄙视链,奇瑞比亚迪都经常看到呀,销量可以,但达到你认为可以的状态需要类似你感觉华为可以了一样的历程,慢慢来, 汽车 行业很迟钝,正在等待被颠覆,可能这俩也会被颠覆,现实谁说的准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