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青年下乡的那些事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8
1949年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各行各行人才辈出但也紧缺。五十年代知识青年是到新疆建设兵团屯垦戍边,西北改造沙漠,海南种植橡胶。当时新中国刚刚解放大批从海外留学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高中毕业生也奔赴各地带着知识,带着激情,带着热血,带着信仰,大部分在所在地生根发芽,娶妻育女。到了六十年代由于同前苏联关系交恶,前苏联单方面取消各种援助项目,召回各类技术人员专家。大炼钢铁,独立自主研究两弹一星,,但是各地发生旱灾,农业失收。城市的就业率不足,决定把城市里的初高中毕业年轻人下放到农村去,减轻城市的供给问题,也可以让知识青年到农村里接受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改造。有的分到新疆建设兵团成为战时是兵,不再战是农场职工。有的成为林业职工,也有的成为农垦职工。农垦系统也是有大部分军人就地全体转业。除了新疆有战备任务,其他农垦系统没有战备任务。所知道的最大农垦是东北也是最早的军垦,建国前就有,上海的农垦系统就是为了上海的治安稳定,而分流建国前是帮派分子,青楼人员,无业流民,前国民党不再留用人员。是劳动改造思想,比较特殊的农垦系统。最后是海南的农垦系统也是当时解放海南岛三个军只保留一个军,其他的就地安置转业成为农垦农场。还要提提广东省的农垦系统,六十年代由于越南,缅甸,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排华,国家集中安置华侨在广州,湛江等地。而绝大多数的安排在农村。到了七十年代是最后一批知识青年下乡。也就是通俗化的叫法老三界。前后三批知识青年下乡目的不同,意义不同,恢复高考,知识下乡运动正式结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