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子镇的村庄来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崖子金、元时,贾姓居此,明初迁走。明正德年间,孙继发、孙继祖由莱阳县城迁此立村, 因位于五丈崖下, 故名崖子。清末有李、赵、于、王、杨等姓来居。现712户。
石甲庄明时,石姓在此建村石家庄,后迁走。清顺治年间,李、柳二姓先后由大崮头、牟平县柳家迁此立村,袭旧名,后更今名。现111户。
双石村明崇祯年间,孙姓由云南迁此立村,因村后耸有两块巨石,似大门,故取名龙门口。1940年更今名。现70户。
磨山明洪武二年, 钟姓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 因位于磨山之前而得名。现170户。
泽科明洪武二年,钟延明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因此处原有旧宅,取名宅口。1912年更名泽科钟家,1950年更今名。现470户。
东夼明洪武二年,钟姓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因位于东山夼内,故名东夼钟家。1950年更今名。现336户。
河南钟家明洪武二年,钟延刚由青州府水井村迁此立村,因位于小河南岸,故名河南。1980年更今名。现146户。
上沙家明万历年间,沙姓由东涝口迁此立村,因位于小河上游,故名。现130户。
下沙家明万历年间,沙姓由东涝口迁此立村,因位于小河下游,故名。现110户。
东井口明成化年间,张姓由海阳县坛山迁此立村,因位于山口并有水井,故名井口。后因析建西井口村更今名。现232户。
西井口明万历年间,张姓由井口析居,因位于井口村西,故名。现153户。
田家明万历年间,田姓由山西省迁此建村田家。清初,沙姓由沙家迁入,后有代、孙、辛姓迁入。现272户。
蓬家夼元时,彭姓居此立村,因位于山夼中,故名彭家夼,明初迁北炉上。明嘉靖年间,姜姓由峒岭迁此,更今名。清初,沙、矫、于姓分别由下沙家、牟平县前垂柳、文登县大水泊迁入。现316户。
山西清康熙五年,宋姓由山前庄迁此立村,初名宋家庄,随后徐姓由文登县爬山后迁入。因位于山之西,更今名。现354户。
姜家明嘉靖年间, 姜姓由峒岭迁此立村。清乾隆年间,徐姓由山西村迁入。现320户。
河西清顺治年间,王姓由?里迁小河之西立村,故名。现150户。
史家清康熙初年,史东洋由海阳县郭城迁此立村。乾隆年间,庄姓由莒县迁入。现284户。
北寨明宣德年间,刘姓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此处为明初屯兵的北营寨而得名。清初,孙姓由崖子迁入。现280户。
南寨明宣德年间,刘东洲由黄格庄迁此立村,因此处为明初屯兵的南营寨而得名。民国时期,刘、宋、王等姓分别由海阳县西刘家、河北村、烟台市迁入。现536户。
矫家泊清康熙年间,矫姓由牟平县矫家长治迁此立村,因位于平泊处而得名。清末,宫姓由青山迁入。现164户。
北炉上明时,彭姓居此建村芦上,清初迁走。任、滕、王姓分别由海阳县上尹家、地口、?里迁此立村,因王姓开设烘炉,故更名炉上。清中期,王、朱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74户。
申家清康熙三十九年,申姓由海阳县北申家迁此立村。康熙四十四年,王姓由?里迁入。后有杨、于、宋等姓迁入。现460户。
张格庄明崇祯年间,张姓由泽上迁此立村张格庄。随后李姓由万格庄迁入。清乾隆年间,刘、王姓分别由牟平县、?里迁入。现120户。
大王疃明时, 周、吴姓居此,明末迁走。清顺治年间,王姓由?里迁此建村王疃。后有徐、张、李、刘等姓迁入。1980年更今名。现176户。
东庄清康熙五十五年,孙姓由崖子迁此定居。乾隆十一年,王姓由西纪村迁此,因位于大崮头村东,故名。现112户。
大崮头元至正年间,李姓由金乡县迁此建村。因位于垛山余脉尽头,故名。明万历年间,唐姓由小云南迁入。清末民初,芮、房姓迁入。现520户。
西崮头明嘉靖年间,李姓由大崮头析居立村,因位于大崮头西而得名。清康熙年间,王、姜姓由?里、莱阳县迁入。现296户。
兴村明万历年间,滕姓由山东村迁此建村,因位于小河东岸,取名小河东。清乾隆年间,王姓由?里迁入。1939年更名兴村,取兴旺发达之意。现171户。
山东明嘉靖年间,滕姓由地口迁此定居建村,因位于山丘之东而取名。现150户。
万格庄明万历年间,万姓居此立村。明末,李姓由大崮头迁入。清乾隆年间,宋姓由山下村迁入。后有林、战、王、刘、勇等姓迁入。现248户。
上肖家1959年因修建龙角山水库,由肖家北迁部分居民立村,位居肖家村上游,故名。现275户。
下肖家明末,肖刚由河南省章村迁此立村肖家。清初,傅、黄、刘姓分别从福山县傅家岭、王家疃、文登县鸭儿湾迁入。1960年更今名。现200户。
阎家夼明时,阎姓居此山夼内建村,明末遭诛。清康熙年间,孙、李、钟姓分别由马陵、大崮头、钟家迁此,后傅姓由肖家来居,袭旧称。现215户。
?里明永乐年间,王信由海阳县二王家迁小集(今河北村),次迁此地立村,因位居小集、地口两村西北部,时称西北哨,后改称哨里,再后演作今名。清末,滕、张、刘姓由地口、牟平县王家岭、转山头来居。现750户。
地口(2村) 历史上周姓土著老民建村,年代无考,后迁走。元末,滕姓由云南迁此建村,因此处土地肥沃,俗称地口而得村名。明末,于、李姓分别由司马庄、大崮头迁入。后有吴、杨、吕姓迁入。1959年因修龙角山水库,村民析迁原址南北,建南北地口两村。现南地口270户,北地口332户。
河北元末,吕姓在此建村小集(村名来历不详) 。清初,王姓分别由?里及海阳县二王家、宋姓由岛子、刘姓由尚山、申姓由益都县迁入。1926年更名河北 (因位于河北岸)。现260户。
山下明万历年间,宋姓由岛子析居,因位于山脚下,故名。现320户。
岛子明弘治元年,宋姓由文登县九顶埠迁此建村,因村后河中有一小岛,故名。现543户。
康家夼明万历年间,康姓居此建村,因位居山夼内而得名(今无此姓)。清顺治年间,鲁姓由云南迁入。康熙年间,刘、戚姓分别由蓬家夼、威海戚家疃迁入。乾隆年间,孙、林姓分别由崖子、万格庄迁入。现170户。
泥渡夼明万历年间,刘姓从黄格庄迁此建村,因此处下雨时山夼内泥沙淤积,道路泥泞,故名。现240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