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延迟 ,养老金月领期限调整,待遇增加有望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30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社保基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渐进式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我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中,都提出了要逐步延迟退休的方向。同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表示,推动延迟退休的同时,要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制度。现在距离2025年仅有不到两年的时间,相关工作应该已经陆续开展。
那么,一旦调整了养老金计发基数,对退休人员的待遇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我们来看养老金计发月数。简单来说,这个指标反映了在达到领取时间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资金能够领取完毕的时间。根据现行的制度,养老金计发基数是根据2005年《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来设定的。比如,50岁对应的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95个月,55岁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70个月,60岁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39个月,以此类推。
计发月数是用来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的重要指标。例如,假设个人账户余额为8万元,如果计发月数为170个月,则个人账户养老金为8万/170=471元;如果计发月数为139个月,则个人账户养老金为8万/139=576元。可以看出,计发月数越短,每月领取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相对较多。
其次,我们来分析影响养老金计发月数调整的因素,主要涉及人均预期寿命、退休年龄以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等。
首先,人均预期寿命已经明显增加。据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达78.2岁。这意味着退休后领取养老金的时间会更长,因此养老金计发月数可能会相应调整。
其次,退休年龄也将面临延迟。根据OECD的数据,34个统计国家中,平均法定退休年龄约为65岁。我国退休年龄目前还是根据1978年相关政策来规定的,显然也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近年来也有所提升。
综上所述,调整养老金计发基数是不可避免的。预计根据人均预期寿命增加、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利率提高等因素,养老金计发月数可能会有所调整,即便幅度不大。如果同时延迟退休,即退休年龄延长,计发月数也会减少,那么整体来看,延迟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待遇可能会相对更多。需要注意的是,调整后的影响不会对个人产生太大影响。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旨在保障退休人员的权益,同时确保社保基金的可持续性。退休人员应密切关注政策调整,做好养老金的规划和准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