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新写作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31

1. 赠汪伦古诗新编,300 字作文

李白在汪伦家住了数日,突然接到消息,老母病危。

李白心急如焚,在早晨匆匆收拾了一阵,不辞而别。李白匆忙向桃花潭奔去。

此时正值春季,桃花盛开,远远望去,粉色的桃花配上绿色的树叶,别有一番风味,可李白却顾不上欣赏景色,狂奔到了桃花潭。他气喘喘吁吁地对摆渡人说:“快……起航……要……快!”突然,岸上响起了边用脚拍打地面边唱歌的声音。

李白定睛一看,那人正是汪伦!李白忙喊:“汪伦兄!”汪伦也朝他大喊:“李白兄,为何这么匆忙?”“我家老母病危,来不及通知兄,真抱歉!”,“唉呀,兄弟间有什么抱歉的吗,你也是情有可原啊!”两股热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了,想起汪伦对自己那么好,自己却不辞而别,本以为汪伦会责怪自己,可他却反过来安慰自己,觉得很惭愧,心想:桃花潭水即使深千尺,也比不上汪伦和我的交情啊!于是,李白诗兴大发,大声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汪伦也非常感动,将李白的这首诗收藏起来。成为千古名句。

他俩离别了。汪伦注视着李白的船,一直到小船从他的视线中消失……。

2. 古诗写作文

竹间音韵

清澈见底的山溪旁,长着郁郁葱葱的翠竹,在那竹林里品茗,真别有一番滋味。

今儿正赶上春天,林间的竹子仪态万千,再添上小鸟们

那动听婉转的歌声,更是美妙绝伦。

不经意地,林子里的深处隐约传来了一阵筝声,那飘荡

的音符沁人心脾,仿佛在娓娓叙述着春天的故事。

我闻声瞅去,那茂密的竹林里难寻人迹,一阵春风瑟瑟

吹来,林间的叶子纷纷扬扬地落下。

我轻轻地放下茶杯,倾听着不知道是谁弹奏的《月儿

高》,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静静地闭上眼睛,感受着春天洋溢的气息, 脑海中渐渐忘却了忧愁。

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一层轻纱般的薄雾、一排

排的翠竹和一丝丝霏霏的春雨。

我拿起茶杯,细细品味着那清香的茉莉花茶。

脑子里空荡荡的,静静地听着悠扬的筝声……

不知何时,远处隐约飘来了箫声。交织在一起,像是特意为春天准备的交响曲似的。

不久,四周不断地传来了各种乐器的音律,鸟儿在竹枝上欢蹦乱跳,竹子在和熙的春风中摇曵,整个竹林变得更加热闹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雾霭渐渐浓了,眼前的景色一片模糊,而音韵却依然

清晰可听。

我,完全陷入了憧憬……

天渐渐亮了。明媚的朝阳穿透竹林,云雾渐渐散去,

周围的景致也渐渐清晰了。

竹林重又回复了静谧…

3. 一次古诗词新唱表演写事的作文范文

那时候我觉得古诗词就是没有儿歌、童谣那么好听。要说在我记忆里能够留下一丁点美好印象的,也许就是上幼儿园的时候了,有一次听着老师一边读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边学着鹅游水的样子,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那时,我发现古诗词原来还是蛮有趣的。

现在上了小学,听着老师讲“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因此也认识了李白、陆游、王安石等许多著名诗人。现在,我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词。我惊叹古诗词的驾驭艺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用简简单单的言语便把一幅江南的美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面前;我更敬佩古人那高尚的情操,我曾经读到“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而被陆游的爱国热情感动的热泪盈眶。是的,古诗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让我遨游其中,痴迷不已!

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 ,还给我天真烂漫的童年增添了许许多多的乐趣呢!

4. 用古诗写作文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苏轼——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王安石——《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5. 围绕一句古诗写作文 300字

最好写的,我以前写过,那就是: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现在学校里掀起了一股学古诗的热潮。可有的同学只是重视背古诗的数量,背的古诗不理解,甚至还有好多字音读错。我采用的是;五读学诗法;,效果很好,下面我说说我是怎样自学王安石的《元日》的。

我自学古诗分五步。第一步是朗读全诗。读时,我碰到了生字;曈;,就把它学会。第二步是细读,我把每句中不理解的关键词找出来,如;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等,看注解或把它们的意思学懂。第三步译读。读的时候,把每行诗的意思说出来。第四步是通读。把每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第五步是品读。看简析,了解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读时想象作者诗中描写的景色,再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元日》使我想起了课外书上看到的王安石变法,原来他写这首诗反映了他除旧布新的思想。最后我把整首诗背熟。

自学古诗可千万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死记硬背,收获太少了

6. 用古诗写一篇作文

改写黄鹤楼送孟浩然 烟花三月,我与孟兄骑马来到我们常去的黄鹤楼。

今天是孟兄要西下扬州的日子,我早已备好美酒和下酒菜为孟兄饯行。 我与孟兄登上黄鹤楼,坐在一处靠窗的桌旁,喝着美酒,吃着下酒菜。

这时,微风习习,吹动我和孟兄的衣衫,(作者丰富的想象,从这细节中,我们感受到春日的感觉,赋予文章动态的美。)我和孟兄放下酒杯,来到窗前,眺望窗外烟花似海的花海,江面波光粼粼,蓝天上一群群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

(由前面的叙事,过渡到写景,自然。)在这样如画的景色中,我与孟兄诗兴大发,饮酒作对,作出一首又一首的好诗。

高兴之下,我们开始畅谈起自己的心事、抱负与理想。谈了很久,时间不早了,孟兄就要走了。

我与孟兄只能喝最后一杯酒了,我站起来,一手拿着酒壶,一手拿着酒杯,慢慢地为孟兄兄斟满酒,也为自己倒了一杯,我和孟兄一起拿起酒杯,(情景的描写,让读者如身临其境。)孟兄说:“哎!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来!让我俩干了这一杯。”

说完,我俩一饮而尽。这时,孟兄背起行囊,说:“贤弟,我要走了。”

“让我再送你一程吧!”我说。说完,我和孟兄一起走下楼去。

(此句与文章的意境不太协调,下文的第一句便可表明去向。) 我们携手走在林阴小道里,路上的景色可真美,好一片春色盎然的景色。

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路边的树正发着绿色的新芽。风阵阵吹来,江面上波光粼粼,一只只自由自在的小鸟在我们后面追逐,用它那婉转的歌声歌唱着,好像在为孟兄唱一首离别之歌,在这样生机勃勃的景色中,我们却没有什么心情去欣赏。

我们俩一路上默默无语。(优美的景色,营造出浓浓的送别伤感情绪。

笔锋一转,又巧妙地突出了离别的伤感。) 来到了江边,船早已经来了,孟兄刚想上船,我一把拉住孟兄,(太突然,李白与孟浩然对这次分别都还是比较潇洒的。

不会有这么戏剧化的表现吧!)说:“这一别,不知何日重逢。祝你一路顺风,平平安安。”

孟兄感激地说“我们一定会再相见的。”孟兄踏上了船,站在船头,我俩四目相对,他握住我的手,说:“再见了!”船夫划起了桨,船慢慢地向前划去。

孟兄站在船头,一直对我挥手,我也挥起手,默默地为孟兄祝福。船走远了,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天边,只能见到船的影子。

近处,只见波浪一层拍打着一层,向岸边冲来。水中倒映着鱼儿的影子;远处,江面波光闪动,江水滚滚向前。

我一直呆呆地站在江边,迟迟没有离去。看着看着,我吟出一首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7. 古诗写文章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我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这就是白居易著名的,可仔细读来,你会发现有一字之差,就这一字之差,流传着一段佳话.

一次,白居易从孤山寺扶醉而归,乘着酒兴漫步白堤,堤岸两边清水如镜,仰面白云欲吻湖烟,莺燕争春栖柳掠地,不禁诗兴涌动,勃然即吟.

白居易正诗意兴浓得意之际,忽见一老婆婆拄着拐杖,蹒跚走在白堤上,白居易走上前对老婆婆说:"我刚才做了一首诗,吟给你听听,好不好"于是就把这诗吟了一遍.老婆婆听了说:"这诗好啊!只是白沙堤不只你一人喜欢,我们都爱这堤呢.你不如把"我"字改成最字吧,这就吟出了许多人的心思了",白居易一听喜出望外,连连"改得好,改得好啊"

8. 用古诗写作文,四年级

古诗改写作文

这是一个夏日的傍晚,火红的太阳已经躲到了群山的背后,彩霞染红了天空,染红了云彩,渔夫们都摇着船,收工回家了。

这时,一阵清脆的歌声从树丛深处传来,这歌声是多么嘹亮啊!只见一个牧童骑着一头老黄牛走了过来。你瞧,他头戴金黄的斗笠,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圆嘟嘟的小脸蛋儿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斜坐在牛背上,一双小脚丫欢快地晃动着,显得那么活泼可爱。老黄牛“哞哞”地叫着,似乎在赞美牧童的歌声动听呢!

牧童正唱到高兴,一阵清脆的蝉鸣声从附近的一棵柳树上传来。蝉声打断了牧童美妙嘹亮的歌声,他停止唱歌,侧耳仔细的聆听着。

牧童想要捉蝉的欲望油然而生,他拍拍黄牛,又指指树上的蝉,老黄牛心领神会,用慢慢的速度,轻轻的脚步,小心翼翼地向蝉靠近。

近了,近了,离蝉只有一步之遥。但蝉还没有感受到危险的降临,仍然“知了知了”地展示着自己美妙的歌喉。牧童慢慢地从牛背上站起来,双手轻轻地向蝉靠近。说时迟,那时快,牧童双手向前一合,蝉“吱”地一声,成了牧童的囊中之物。

牧童“哧溜”一下跳下了牛背,将手露出一条细缝,笑着说:“哈哈哈,谁让你跟我比试歌喉来着,现在遭殃了吧!”此时的蝉,怎么会就这样束手就擒,善罢甘休呢?它在牧童手中不停的叫唤着,挣扎着,但就算这样,还是无济于事。

牧童笑着,他纵身跃上牛背,踏上了回家的归途。

眼前的这一幕,都被外出散步的大诗人袁枚看见了。看着眼前的此情此景,他不禁诗兴大发,随口吟诵道: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9. 把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文章该怎么写,古诗你们可以帮我想一下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改写: 冬爷爷缓缓地走了,春姑娘带着微笑又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柳树发出翠绿的嫩芽,小小的芽苞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这美妙的世界。诗人在屋里再也坐不住了,他向窗外望去,看见了两只可爱的黄鹂站在树上,正唱着动听的歌曲,为春姑娘的到来而感到十分高兴。

一行羽毛洁白的白鹭,排着整齐的队伍,展开雪白的大翅膀,用力地忽闪着,飞向蓝天,飞向白云,飞向自己的家乡。 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对面的西岭上堆满了千年不化的积雪,好像给山披上了一件银衫。

那景色简直像嵌在窗框里的一幅中国画,真是壮观、美丽极了。 诗人推开门,门前的码头上,停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来自东吴的万里航船。

这些船有运货的、送人的。人们乘着船,欣赏着美如画卷的景色,一切显得那么舒适、那么祥和。

牧童(古诗改写)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的到处都是。 听!牧童又在吹笛子了,一声声欢快的调子逗弄着晚风,慢慢的小时在耳边。

早上太阳露出半边脸的时候,牧童就拿着自己的笛子,上山放牛去了,他坐在牛背上吹着笛子,哼着小曲。快乐地在草地上奔跑,无拘无束,没有任何烦恼。

直到玩累了,就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的白云和小鸟们,嘴角浮起一丝微笑。 吃完晚饭,太阳早已下山了,明亮的月亮去爬了上来。

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乐的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36366334脚步来到草堆上,不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夜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多动听啊!咦!怎么停下来了,哦……原来是牧童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