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读书笔记16——为什么记忆有时会出现差错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3
       

我们会忘记约会和纪念日,在测验中,会记不起自己前一天晚上学过的术语,或者,一个熟悉的名字似乎刚好超出你思考所及的范围。然而讽刺的是,我们有时却无法摆脱自己对不愉快事件的记忆。记忆和我们开玩笑,记得我们自己宁愿忘记的事情,却让我们忘记自己想要记得的事情。为什么呢?

        根据记忆专家丹尼尔.沙克特的观点,我们大多数记忆问题都是由于记忆“七宗罪”导致的——记忆“七宗罪”是人类记忆适应性特征的副产品。

        第一宗“罪” 短暂性:记忆消退导致遗忘。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对记忆短暂性经典研究指出:通过重新学习所反映出的记忆留存会快速下降,直至一种稳定的水平。在此水平之下个体再忘记的内容就很少了,也就是遗忘曲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记忆都遵循经典的遗忘曲线。干扰也影响了记忆的短暂性。最明显的是情绪干扰,如果你的孩子和你在早上出现矛盾了,那么他可能会忘记老师在课上说的话。

        第二宗“罪” 心不在焉:注意松懈导致遗忘。当你将家门钥匙忘记放在哪里时,你就经历了心不在焉的现象。这是由于你的注意力转移导致了信息提取失败(记忆的三项基本任务:编码、存储、提取)。

        第三宗“罪” 阻塞:记忆获取的问题。比如,话到嘴边,就是最常见的一种阻塞形式。看到一个人,突然想不起他的名字。话到嘴边现象通常是由于缺乏背景线索而无法激活必要的记忆图式所致。

        第四宗“罪” 错误归因:在错误背景下的记忆。记忆通常是不完整的,我们需要通过填补空白来为记忆赋予意义。这一机制为错误归因创造了条件,致使信息与那些看似清晰实则错误的背景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记忆错误。

        第五宗“罪 ”易受暗示性:外表线索扭曲或创造记忆。

        第六宗“罪 ”偏差:信念、态度和观点扭曲记忆。大量的家庭内部争吵都是关于各种“做了什么和没做什么”的问题,这些激烈的交换意见的方式都可以归于偏差的作用。有鉴于与自己相比,我们更容易看到他人的偏差。

        第七宗“罪” 纠缠:当我们无法忘记时。尤其是当这些记忆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绪时,它们就会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极度糟糕的情况下,不愉快事件的记忆纠缠会导致消极情绪挥之不去,从而使个体遭受到抑郁情绪的折磨,他们会反复思考生命中不愉快的事件或创伤。

      丹尼尔·沙克特认为,尽管记忆的“七宗罪”会给我们带来消极的影响,但它们是由记忆的适应性特征引起的。因此,尽管短暂性会让正在进行测验的学生感到恼火,但实际上它是为了防止不再需要的信息致使记忆系统过度负荷而形成的。同样阻塞的作用在于,它只允许最相关的信息,即与当前线索联系最强的信息进入脑海。因此,这些过程有助于防止我们加工自己并不需要而且会分散注意力的记忆。而心不在焉则是我们转移注意力这一有效能力的副产物。同样,错误归因、偏差和易受暗示性都是由于我们建立的记忆系统关注意义并舍弃细节所导致的,否则就只能让记忆系统像计算机一样存满信息,但却以牺牲意义为代价。最后,我们可以发现纠缠实际上是记忆系统响应情绪体验的一种特征,特别是在那些涉及危险情境的情况下。总之,在记忆“失败”出现的同时,记忆系统也成功应对了几千年来人类面临的各种情况。

        是罪还是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