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是外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1

“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你说我是为了谁,他怎么就不知我心意?”

“养他长大我容易吗,他怎么就这么没良心,娶了媳妇忘了娘,这日子可怎么过啊?”

母亲又来电话了,电话里她声泪俱下,语气里满是委屈。

娉婷已经数不清一个月要接多少次母亲这样的电话了。

2

还记得母亲第一次来电话时,她因为正在陪客户吃饭不方便接,挂断了。

吃完饭打过去,母亲劈头盖脸的就说她,养你这么大有什么用,关键时刻还找不到人。

那一刻她有深深的愧疚,那也是她第一次挂母亲电话。

“你弟啊,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连生活费都不给我,还对我凶得狠。”

“今天吃饭的时候,还没说两句话他就对我发脾气,说的话难听啊,我心里难受。”

养儿方知父母恩,娉婷一下子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心疼母亲的遭遇,一边安慰着母亲的情绪,一边给母亲出主意。

“不如您过来我这边住几天就当是散散心。”

电话那头母亲没有出声。

娉婷接着说,“您看这些年您为家庭付出了不少,弟弟不懂您的辛苦,离开几天,他们的生活手忙脚乱了,自然会懂得的。”

母亲很快接住了话,你这是不安好心啊,我回去之后,我孙子,你弟弟吃饭怎么办,外面的食物是能吃的吗?

最后,母亲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留在弟弟身边,无论弟弟辱骂她或是出去赌博。

3

自那次以后,娉婷接二连三的都会接到母亲的电话,内容一成不变。

一个人不自我救赎,另外一个人无论怎样想要去救她,都是无能为力的,在这个时候只能捂住心痛让事情发生下去。

在看到母亲那么多次的态度后,娉婷知道母亲要的只是弟弟对她付出的肯定,要的只是找一个人发泄一番。

而这个发泄的对象正是她。

她能做的只能是责无旁贷的倾听,再就是平日里多多孝顺母亲,买点补品或衣物给母亲。

4

娉婷记得很清楚曾有很多次因为母亲的事情找弟弟谈话,弟弟还是听她的。

回到家后就不得而知了。

有次弟弟喝多了,母亲说了一句,少喝点,伤身体。弟弟捡起就近的东西就是猛砸,还一股脑的把姐姐找他谈话的事情抖落出来了。

很快母亲的电话来了,你为什么要跟你弟弟说这些,他再怎么样也是我儿子,我拼了老命都会为他做牛做马。你再怎么对我好,也是嫁出去了的,是别人家的人。

哦,原来在母亲心目中她是外人。

5

母亲这些年对她的态度,她怎么不知道呢?

记得刚嫁出去的那一年回去娘家吃饭。

看到一桌子的好菜,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她说不出有多激动。

天底下再好的食物也比不上母亲亲手做的饭菜,许是好久没有吃母亲做的饭菜了。她拿起筷子一道道菜的品尝起来,直到夹到弟弟跟前的排骨时,母亲立即用自己的筷子按压住了她即将要夹走的那块排骨,并给她使了使眼神,眼神又转向正在吃饭的弟弟。

她立马心领神会,失落了一下,又假装开心的说说笑笑。

还有次带自己小孩回母亲家,儿子一直喊“外婆,外婆”,母亲愣是不怎么理睬,点了点头,抱着自己孙子乐呵呵的看电视,留下儿子在一旁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她。

人总是害怕一些事情被证实时,才刻意去掩盖。

她早就知道母亲偏心,只是承认这一点太心痛了,所以她才一切显得没心没肺。

6

在她懵懵懂懂的时候,母亲对她和弟弟的待遇格外分明。

她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有好吃的零食都是弟弟霸着一个人吃,玩具也弟弟玩腻了,才轮到她。

母亲口中总是念叨着,女儿是赔本货,替别人养,还得办嫁妆。

所以在对待她这件事上是能省就省。

弟弟总是能穿上新衣服,她的衣服是补了又补。

被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不爱的那一方总是想方设法去祈求那份爱。

于是,她开始努力学习。

有次,她拿着一百分的试卷到母亲面前,满心期待着母亲的夸赞,母亲却只是摇头说着,女孩子终归是要嫁人的,成绩这么好有什么用。

她自小就懂得了察言观色,不敢调皮,在其他小孩满村子去疯的时候,她乖乖的在家做家务,学习也不要家人催促。

从小到大,她一直都很优秀,弟弟一直都很顽皮,不是打架就是耍赖,母亲依然对弟弟疼爱有加,什么好东西都留给弟弟。

有时候,她甚至有点嫉妒母亲对弟弟的那份爱。

只是 终归是外人,嫉妒,努力换不来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