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征讨东吴,所有人都竭力反对,为何他不听劝告?

刘备为何伐吴?

第1个回答  2019-11-17

公元221年,刘备刚刚登基,就开始筹备伐吴。这时,蜀汉朝堂上至丞相诸葛亮,下到将军赵云,都提出异议,认为应该征讨曹魏,和好孙吴。然而,刘备作为一言九鼎的皇帝,一意孤行,下令伐吴,那么刘备为什么不听满朝文武的忠告呢?一定要讨伐东吴孙权呢?

个人认为刘备伐吴,有主观和客观两个原因,分析如下。

主观原因:刘备伐吴,是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

公元219年,孙权背盟,与徐晃联手夹击关羽,奇袭荆州。关羽进退失据,败走麦城,求援无果,被潘璋部将马忠擒获,最终被杀。我们知道,关羽是蜀汉集团的二把手,坐镇荆州,可是现在却被东吴擒杀。刘备听到自己的得力助手被杀,怎么可能没有一点行动,忍气吞声。那样做,蜀汉就是一盘散沙,离心离德。

而在演义中,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两人关系密不可分。刘备为了桃园结义之情,也不得不伐吴,为关羽报仇雪恨。在刘备准备就绪,伐吴前夕,桃园结义的三弟张飞又被手下范疆、张达所害,凶手逃到东吴。张飞的遇害,更加坚定了刘备伐吴的决心,谁也劝阻不了。孙权派出诸葛瑾前来议和,想要退还荆州,把孙尚香夫人送回刘备身边,再赔礼道歉,想要再次和好。

可是关羽和张飞已经死了,不能复生了,因此刘备是不会答应的,他和孙权两人之间,只能存活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刘备把诸葛瑾骂了一顿,还说道:“如果不是看在诸葛亮的份上,就可能先斩杀诸葛瑾。今天先把你放回去,说给孙权听,洗干净脖子等着吧。”诸葛瑾无奈,只能狼狈逃回江东,向孙权禀报。

客观原因:刘备伐吴,是为了夺回荆州

关羽被东吴擒杀,蜀汉损失的不只是大将关羽,连荆州也丢失了。古代,对于一个势力 一个国家来说,地盘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有土地,才能有人种地,收获粮食,增强国力。增强了国力,才能养活更多的军队,再进行战争,夺取更多的土地和人口,这样循环往复。

因此,刘备伐吴,名义上为关羽报仇,实际上是为了夺取荆州。荆州在三国时期,是兵家必争之地,它有这几个好处,第一个是地处我国中部,交通便利,向北可以进攻曹魏控制的长安,洛阳等地。第二个是它又处于长江中游,可顺江而下,向南直达南京,还可以向西进入益州。第三个是当时的荆州地盘大、人口多、粮食多,在黄巾军时期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害,而且易守难攻。

荆州有以上这几个好处,凸显出荆州地理位置险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而“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如果这样做,“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荆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容有失。

如果刘备伐吴,进展顺利,不只是夺回丢失的荆州,甚至占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也是很有可能的。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情况发生都是很有可能的。刚开始,刘备大军气势正盛,进展顺利,胖揍了东吴一顿,当时东吴没有还手之力。可是在陆逊成为东吴统帅后,他观察地形,使用火攻,火烧刘备七十万大军。刘备兵败如山倒,只能带领残兵败将逃回白帝城。

总结:刘备伐吴,主要有两个原因,主观原因是为关羽、张飞报仇雪恨,客观原因为刘备想要夺回战略要地荆州。从感性上来讲,刘备是为自己的二弟关羽报仇雪恨,为自己的得力干将报仇,也是为了增加团队凝聚力;从客观上说,刘备想要夺取荆州,想要夺回丢失的荆州,才孤注一掷,率倾国之兵,讨伐东吴。

不管是哪个原因,刘备登基为帝后,第一件大事就是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为关羽报仇雪恨,可知刘备和关羽、张飞是有真感情的,不只是说说而已。

第2个回答  2019-11-19

公元221年,汉昭烈帝刘备以替关羽报仇为名义,尽起倾国之兵讨伐孙权。赵云劝谏刘备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况且先消灭魏国,东吴自然就会臣服。曹操虽然身死,他儿子曹丕篡汉。现在应该齐心协力早点夺取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伐凶逆,关东义士一定会带着粮草骑着骏马迎接王师。不应该把魏国放在一边先和吴国打仗。两军一旦正式交锋,一时半会不会解除呀.”

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三国志

可是刘备没有听从赵云劝阻,依旧出兵伐吴。那么刘备为何执意要讨伐东吴,他真的只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么?

刘备伐吴其实是众望所归

刘备入川之时,带来了很多包括诸葛亮在内从荆州收拢的人才、荆州失守,意味着他们的老家被占领,而他们很多人家属都在荆州。家对于他们来说,相当于家园沦陷流亡益州。他们很多人都是支持收复荆州的,夺回自己家园的,刘备必须考虑他们的想法。同时,很多荆州人,包括诸葛亮在内,在荆州是有职务的,只是因为庞统阵亡临时调来支援刘备的。荆州失守,意味着他们原本的职务形同虚设。刘备不得不给他们安排新的职务,但是安排了新的职务又触动了益州集团的利益。所以益州派也巴不得刘备打回去,别抢自己益州的官位。为了给荆州派、益州派一个交代,刘备必须讨伐东吴,收复荆州。

其实刘备伐吴,大多数官员都是支持的,包括诸葛亮也默认了刘备东征,可见,就年诸葛亮当时也不认为刘备讨伐东吴是错误的。后来诸葛亮感叹如果法正在一定可以阻止刘备东征,也不过是马后炮的开托之词。诸葛亮如果劝谏了刘备刘备不听不怪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从头到尾都没有劝谏过刘备,甚至诸葛亮本人是支持刘备东征的,毕竟自己的隆中对实现前提是跨有荆益。至于一开始就跟随刘备的人就跟不用说了,比如张飞,跟着刘备关羽南征北战,已经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关羽被杀,怎么能够不为他报仇?如果刘备不为关羽报仇,会让那些一直跟随自己的人心寒的。所以,无论是荆州派、益州派、还是刘备嫡系,大多数人都是支持刘备伐吴的,刘备伐吴其实是众望所归。

刘备想要恢复隆中对构想

要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构想,必须要收复荆州,没有荆州,以为者“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这一路北伐路线被切断,之后如果要北伐只能从汉中出兵翻越茫茫秦岭。后来诸葛亮北伐,如果有荆州兵北上剑指洛阳,如果有利尽南海的荆州提供粮草兵源供给,何至于多次北伐劳而无功呢?刘备被困在益州孤州,实力只剩下原来的一半,更加无法抗衡曹魏。可以说没有荆州,仅仅凭借一个益州。即使孙武、吴起再世,也回天乏术。而如果收复荆州,则可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构想,进而一统天下。失荆州则蜀汉亡,所以,对于荆州,刘备势在必得。

刘备要维护蜀汉政权合法性

比起一直以来的敌人曹操,刘备更恨关键时刻捅自己一刀的盟友孙权,刘备既然以汉室正统自居,孙权袭取荆州,在刘备看来就是谋反叛贼。既然孙权谋反,为了维护政权合法性,刘备当然要起兵讨伐孙权这个逆臣贼子,而且当时曹魏实力强大,而刘备孙权实力相对弱小。自古以来,兼弱攻昧,柿子找软的捏。刘备选择优先收复荆州并没有错。假如真的按照赵云建议,直接北伐魏国,后来的诸葛亮、姜维北伐的失败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夺取荆州胜负未知,消灭曹操谈何容易?

所以说刘备东征本身并没有错,就不要以成败论英雄了。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第3个回答  2019-11-17

刘备伐吴,除为了结义兄弟报仇,这两点也别忽视

蜀汉末年,年近百半的刘备,好不容易拼搏了一个“三国鼎立”的局面,却听到一个噩耗。

曾经过温酒斩华熊,也曾过五关斩六将的五虎上将军,桃园三结义的二弟关云长,兵败麦城。

大意失荆州,关羽遇害的消息,传到蜀汉时,上下一片悲戚。

刘备更是痛的失去了理性。做为蜀主,刘备不顾蜀军上下众人的劝阻,执意要讨伐东吴,诛杀吕蒙正,为二弟报仇雪恨。

读《三国演义》每至次,都会让人扼腕叹息。如果不是刘备的一时意气用事,说不定三国的结尾,或还会改写。

在劝阻刘备忍一时风平不浪静,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大有人在,就连他最了解、最信任的军师诸葛亮,长山赵子龙,也都各种进谏,都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刘备的注意。

那么,刘备讨伐东吴,只是为了给关云长报仇么?

纵观三国,刘备伐吴,应该还有两点原因不容忽视:

一是当时的形势所逼。

所谓: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刘皇叔可不是个爱贪便宜的人。

但最终他不惜败坏多年积攒下来的好名声,不愿归还荆州。说明荆州对蜀汉的重要性了。

天然屏障,荆州失利,对刘备、对蜀汉来讲是一次巨大的重创,可能再难东山再起。丢失荆州,这口气,实在难以咽下。

二、需要重震国威,凝聚人心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人死。”

当年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人豪气冲云天,天下人皆知。

刘备既失一重要城池,又失一铁杆粉丝加兄弟,加上当年的誓言,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

如果刘备不讨伐东吴,天下人又会怎么看,如果伐吴胜利,无疑会重振国威,树立自己的威望。当吕蒙正死后,东吴也确实没有了能堪当大任的将领。

只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陆逊的出现,让刘备伐吴遗憾成空。

第4个回答  2019-11-16

所谓: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刘备伐吴时,已经是60多的花甲老人了。刘禅是什么资质,刘备明白。三国是种怎样的竞争,刘备也懂!荆州有多重要,刘备比谁都清楚,早在三顾茅庐时,诸葛亮就说了:若想一统天下,需要荆州和西蜀,这两方出击!

如今两条腿缺了一条,刘备必须要在有生之年,拿回荆州,给刘禅和蜀汉一个希望!因为谁都明白,也只有刘备,敢跟东吴翻脸,打这种疯狂的战争。

赵云劝刘备,虽说的非常有道理,比如国贼是曹丕,不是东吴。但什么样的道理,也不如保留“希望”更重要。

后面已经印证了,刘备的这种担心,诸葛亮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几乎次次毁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粮草这个命名,被司马懿死死抓住。诸葛亮那么大的本事,都途之奈何。

若此刻,荆州方面还在蜀汉手中,从这里再出大军,两路攻击曹魏,是不是局面会很舒服?这是必然。不然,诸葛亮也不会邀请东吴配合出兵了,可东吴出兵跟蜀汉自己出兵,效果一样吗?不一样!

且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人们都认为,刘备出兵是为关羽报仇,顺便还要灭掉东吴。但这完全是一种夸张。为关羽报仇是借口,更是刘备必须要表态的:我失去的东西,我必然要拿回来。

至于灭东吴,刘备没有这打算,否则刘备也不会进军那么缓慢,以至于连没有什么军事才能的曹丕,都来秀一把智商,笑话刘备的用兵。

刘备的打算,其实就是以打促和,逼东吴吐出荆州。可惜,失败了!所以,不是刘备不听劝告,而是他比谁都更了解三国这个时代!在有生之年,给蜀汉和刘禅,留下一个更好操作的基本盘,一个能匡扶汉室的希望!

第5个回答  2019-11-18

三国时期,诸侯争霸,曹魏因自身实力强大,再加上"挟天子以令诸侯",自然而然的占据了三强之首。而剩余了的东吴与蜀汉,自然就只能争第二第三的位子了。然而蜀汉素来积弱,也只能无奈屈居末尾。但作为蜀汉的统治者刘备,在面临如此境况时,还要坚持伐吴,这又是为何呢?以下便是个人的观点。

第一,刘备的结义兄弟可以说是死于东吴手下,为报此仇刘备定要伐吴。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虽然战败,但吕蒙的白衣渡江才是导致关羽最终亡命的根本原因。先不说关羽在蜀汉阵营中五虎上将之首的地位,损失了关羽这一员大将,就等于葬送了蜀汉的大半个未来。单单从个人角度来讲,关羽和刘备张飞三人之间的结义之情也不允许刘备对此坐视不理。况且刘备素来就以仁义著称,二弟死于东吴之手,所以说,替关羽报仇正是刘备出兵伐吴的原因之一。

第二,蜀汉本就与东吴关系微妙,为争夺荆州,扩大自身实力,也必定伐吴。虽然东吴和蜀汉之间的关系要比二者同曹魏的关系亲密一些,但是到了关键时刻,肯定还是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的。

况且此时东吴不仅弄死了关羽,还夺回了蜀汉经营了数十年的荆州,这样的举动,简直就是踩刘备的脸,刘备为了自己一统中原的壮志,肯定是要出兵伐吴,夺回荆州的。由此可知,为了报关羽之仇以及夺回荆州,刘备才最终决定出兵伐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