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林县圭山镇糯黑村怎样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4-14
在云南石林县圭山镇,距离石林风景区25公里的地方,有个用石头垒砌而成的彝族寨子,叫“糯黑”。是石林县一个少数民族村寨,现有396户1523人,其中,彝族人口占99.8%。建村600多年来,世居在糯黑的彝族撒尼人敬重自然,爱护环境,完好地保留了古朴、典雅、实用的石头特色民居。2013年,糯黑村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这里的每栋房子、每个院落、每条道路、每个台阶,无一不是石头修砌的,墙壁是石头堆砌的,屋顶是石板铺盖的,地面也是石头铺成的。石块层层叠叠垒成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群山之间,怀抱着寨子中间一汪静静的湖水。于是,依山傍水,古树滴翠,欢歌笑语、炊烟袅袅,便构成了一副人与自然相融,民风淳朴,彝族文化浓郁的喀斯特石寨图景。
“糯黑”一词来源于彝族撒尼语,意为“猴子塘”,意为猴子戏水的地方,如今这里依然生态完好。“糯黑”人用石头盖房子,得益于这里山上多层片状石灰岩,它们形成于2亿年前,和距离不远的石林景区一起,在这片噶斯特大地上先后经历了沉积挤压、抬升、水流切割、熔岩覆盖、再侵蚀而成型。因此,从地质学角度来说,“糯黑”石头寨的出现,亿万年地壳变迁的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是不可轻易复制的。
自明朝洪武年间开始,彝族撒尼人在这里安居劳作,石头寨子的历史就开始了,历经600百年,逐渐建成目前独具特色的石头寨子。由于石头牢固的特质,在糯黑屋龄超过百年的就有百余户。石板房大多为封闭式石木建筑,用上过紫红油漆的木材做梁架、门窗,外墙用石板、石块垒砌,内墙用石灰粉刷,屋顶铺扁瓦盖筒瓦。
2009年,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将此设为田野考察点,迎接了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的参观考。如今,彝族撒尼文化是“糯黑”的主旋律,这里是民族文化研究和田野考察热地,是诸多高校学生实习基地,是摄影师和画家创作写生的好去处,是旅友们的目的地。这里的山头便飘荡着撒尼人的“尼_咪”(彝族山歌),撒尼人把阿诗玛的传说烙在心头,把千百年质朴文化融成血性;这里的任何一条大山和石纹脉络,都融入了彝族撒尼文化。
“糯黑”生活着400户彝族撒尼人,他们热情、好客,绝不会怠慢任何一位客人。行走在这个600年的石头寨子,可以放任心绪自由,轻轻迈过每个石坎,不需要任何刻意的导词,如果能有幸结识一位淳朴的彝族撒尼人,5分钟后便能认识彝族撒尼人的热情,半个小时后就可以熟悉这个村寨,石林的彝族撒尼人都是一样的:
简单、快乐、热情永远是融于血脉的品性,你第一次认识他们的品性,和10年后见到的是一模一样。来“糯黑”石头寨,眼睛看到的是石头,心里流淌的是彝族撒尼人的热情,“人以石为生,石因人有情”,这就是“糯黑”石头寨。
糯黑村至今还保持着非常纯粹的撒尼文化,糯黑撒尼人的风俗、节日、娱乐,都是对他们的淳朴和热情的展现。在村口有一块空地,村民在空地中间用石头垒高出一个圆形的舞台,遇到节日庆典或者农闲的时候,村里的文艺团队就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在这里表演传统的撒尼舞蹈。节日的时候,一群人围着篝火边唱边跳,非常热闹。
更多关于石林县圭山镇糯黑村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bf06e91615731857.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