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保2.0定级指南,你要了解在这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2019年12月1日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国家标准的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进入了全新时代。作为国家等级保护标准体系的核心标准之一的 GB/T   22240-2020《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以下简称“定级指南”)于2020年4月28日发布,2020年11月1日正式实施。

定级指南规定了非涉及国家秘密的等级保护对象的定级方法和流程,通过指导网络运营者合理划分定级对象和准确的 确定安全保护等级 ,为后续的安全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等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版定级指南在等级保护1.0定级指南的基础上,对等级保护对象做了新的定义,增加了对云大物移工等场景的说明,修改了定级流程,以适应新形势下等级保护工作的需要,有力推动了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那么2.0的定级指南正式实施后,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点呢?

等级保护对象新定义

等保保护定级对象主要包括: 信息系统 、 通信网络设施 和 数据资源等 。

信息系统 就是我们在1.0时候的定级对象,指的是各类信息系统;

通信网络设施 指的是为信息流通、网络运行等起基础支撑作用的网络设备设施,主要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传输网和行业或单位的专用通信网等,所以大家得注意了自己单位的专网得定级,特别是承载了重要信息系统或者专网规模较大的网络;

数据资源 指的是具有或预期具有价值的数据集合,数据资源主要是拥有大量各类有价值的数据,那么这些单位需要保护好这些数据资源,自然需要对该数据资源进行定级,我们可以想象的这类数据有:人社数据、医保数据、公积金数据、个人财产数据(银行、房产、保险等)等信息。

定级要素与安全保护等级新关系

依据安全保护等级的定义,定级应综合考虑“等级保护对象在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以及一旦遭受到破坏、丧失功能或者数据被篡改、泄露、丢失、损毁后,对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共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害程度等因素”。因此本标准中明确等级保护对象的定级要素为两个,分别为“ 受侵害的客体 ”和“ 对客体的侵害程度 ”。

定级要素与安全保护等级的关系如下。

受侵害的客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定级对象受到破坏时所侵害的客体包括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众利益以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侵害国家安全的事项包括以下方面 :

1.影响国家政权稳固和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完整;

2.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影响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文化实力;

4.其他影响国家安全的事项。

侵害社会秩序的事项包括以下方面 :

1.影响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生产秩序、经营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医疗卫生秩序;影响公共场所的活动秩序.公共交通秩序;

2.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

3.其他影响社会秩序的事项。

侵害公共利益的事项包括以下方面 :

1.影响社会成员使用公共设施; 

2.影响社会成员获取公开数据资源;

3.影响社会成员接受公共服务等方面;

4.其他影响公共利益的事项。

业务信息安全和系统服务安全受到破坏后,可能产生以下侵害后果 :

1.影响行使工作职能;

2.导致业务能力下降;

3.引起法律纠纷;

4.导致财产损失;

5.造成社会不良影响;

6.对其他组织和个人造成损失;

7.其他影响。

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指受法律保护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所享有的社会权利和利益等受到损害。

确定受侵害的客体时.首先判断是否侵害国家安全,然后判断是否侵害社会秩序或公众利益.最后判断是否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等级保护对象新特征

作为等级保护对象的网络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具有确定的主要安全责任主体 ;

承载相对独立的业务应用 ;

包含相互关联的多个资源 。

在确定定级对象时,云计算平台/系统、物联网、工业控制系统、采用移动互联技术的系统在满足以上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需要满足以下要求。

定级新流程

对于新建网络、运营者应当依照等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本标准,在规划设计阶段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对于跨省或者全国统一联网运行的网络可以由行业主管(监管)部门统一组织定级工作。安全保护等级初步确定为第二级及以上的等级保护对象,其运营者应当依据标准要求分别进行专家评审、主管部门核准和公安机关备案审核,最终确定其安全保护等级。

专家评审 :定级对象的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信息安全专家和业务专家等,对初步定级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审,并出具专家评审意见 。

主管部门审批 :定级对象的运营、使用单位应将初步定级结果报请行业主管(监管)部门核准,并出具核准意见。

公安机关审核 :定级对象的运营、使用单位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将初步定级结果提交公安机关进行备案审查,审查不通过,其运营使用单位应组织重新定级;审查通过后最终确定定级对象的安全保护等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