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盲语言教学的盲人语言文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1

布莱尔盲字是全世界一致公认的盲文体系,由63个编码字符组成,每一个字符由1~6个突起的点儿安排在一个有6个点位的长方形里。这些凸出在厚纸上的成行的盲文可以用手指轻轻摸读。
为了确认63个不同的点式或盲文字符,数点位时是左起自上而下1—2—3,然后右起自上而下4—5—6。《布莱尔字符表》(图2)表明每个字符的构成以及它的最简单的意义。字符表的前10个字母是由点1、点2、点4和点5组成的,如h由点1、点2、和点5所组成。a由点1所组成。当它们前边有第6行(见字符表)的数标图式时,这些符号就有了数值。字母k~t这10个字母是由给第1行的符号加点3所组成。其余5个字母(u、v、x、y、z)和5个很通用的词的表示法是给第一行的符号加点3和点6。如e是点1和点5(第1行),对应的z就是1356。给前10个字母加点6,就组成了字母w和9个常用字母组合(第4行)。标点符号和两个附加的通用字母组合的构成是把第1行的符号下放在点2—3—5—6的点位上(第5行),即降一格。3个词尾的字母组合,数标,以及另两个标点符号是用点3—4—5和6组成,如第6行所示。最后7个点式,如第7行所指出,是由点4—5—6所组成,在一般书面语里没有真正的对应。象数标一样,这些符号用作修饰成分放在任何其他符号之前。应用这条原则,各种符号可以发生多方面的作用。举个例子,点5加在字母a符号的前面,就形成了“day”(日子)的布莱尔缩写形式(9点缩为2点)。
布莱尔的盲字虽立即为他的同学们所接受、应用,但直到1854年,即他死后两年才被巴黎的学校采纳。1916年,美国盲人学校正式采纳布莱尔原来的字母表和一系列缩写法。1932年,英国和美国的盲人代理机构的代表在伦敦开会,通过了所谓标准英语布莱尔盲字方案第二级(指缩写程度)。1957年对这个方案作了进一步的改进。手写盲文不同于一般明眼人的写字,首先要备一个金属或塑料制成的盲字板和专用的椎笔,盲字板由大小相同的两片长方金属板结合而成,一头用铰链联结起来。两块板之间可以夹一张纸。这两块金属板的上一层,有蜂房形的小窗框,在每一个小窗户下面,在下层板里,有 6个布莱尔点式的小窝儿。用铁笔头把纸压到下边的小窝里成凸点或浮雕。按布莱尔字符从右向左写;把纸翻过来,点儿就朝上,从左向右读。布莱尔盲文也可以用特制的机器造出。这个机器有6个键,每个键跟布莱尔小窝儿的点儿相对应。第一个布莱尔书写机是1892年美国人F.霍尔所发明。晚近的盲字制作革新是电动浮雕机,类似电传打字机。制作大量布莱尔材料的拷贝,是用充当压印主盘的浮雕锌板作出的。1920年以后产生了布莱尔盲字书写的交叉点制,可以浮雕一张纸的两面,不至两面的点儿互相伤损。近来,制定出一个计算机程序,能把英文自动译成缩略式凸字板布莱尔盲文。并从一个标准电动打字机键盘输出布莱尔盲文。 中国曾有“康熙盲字”,属编码性质。以后有“心目克明”盲字,为拼音制。1953年公布了“新盲字”,也是拼音制。它们都来自布莱尔浮雕六点制,但对63个字符意义的安排有所不同。“康熙盲字”利用它编数码以表示音节。后两者则尽量照用它的声母,此外或形同音异,或借单一字符表示汉语的韵母,构成双拼制。其实从使用字符的数目来说,以上三种汉语盲字方案都是用两方,即双拼制,反映了汉语语音特点。现行的“新盲字”于1953年公布。开辟了汉语普通话的简易体系的盲字的道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