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镇国民收入成功超亿元大关,达1034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76元。效益农业蓬勃发展,以南阳杨梅基地、李井大棚蔬菜基地、西山茶叶基地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割据逐步形成,2005年全镇实施农业“百千万”工程,即培育百户种养示范大户,发展千幕蔬菜种植基地和千亩优质茶叶基地、发展万亩杨梅基地。工业经济逐步走向规模化,2005年全镇有企业21家,从业人员276人,个体工商户231户,从业人员458人;2003、2004年,分别成功引进年产值达1.0亿元的温州百丈实业有限公司和年产值达6000万元的温州珊溪日宏服饰有限公司,工业规模化格局已基本形成。
2006年全镇农村经济实现收入1.29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06亿元,农业总产值414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61元。
2006年,珊溪镇镇党委、政府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先发优势,确定了“打造生态旅游示范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战略,采取了优化环境、敞门融资等举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规模化、旅游主导化、集镇城市化、社会发展协调化的进程。
2005年来,珊溪的生态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工业经济成效显著,2006年总装机8000千瓦的百万山水电站和投资额达1000万元的通奥实业有限公司建成投产,伯温酒业等企业的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通过优化发展环境,拓宽招商渠道,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较大突破。
生态旅游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动工建设占地400亩的坦坡下湾旅游综合配套设施基地,完成了刘英纪念馆的修复工程,龙珠岛旅游接待中心已通过温州市环保局审批。
随着文泰公路峃珊段改建工程的全线贯通,珊溪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起飞的翅膀”。 林业资源丰富。境内山地辽阔,气候温度湿润,适合多种树木生长。建国后,广泛开展群众性是植树运动,但在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滥伐林木,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生产逐步恢复正常,并有所发展。
山华林场创建于1958年1月,称东瓜坪林场,1958年8月改为现名,大部分散在珊溪南林、毛坑、桂山、西山等地。驻地陈坑庵。初创时经营面积4.6万亩,并一度扩大到12万亩,现有林地1.24万亩,森林覆盖率75%。2007年,完成绿化造林400亩,其中迹地更新250亩,经济林改造8000亩,落实生态公益林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