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会让你痛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1
一、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

我知道,绝大部分人都没有耐心读完这篇文章,尽管只需花10分钟,但是他们宁可去某音上多看几个“精彩”的视讯。但是请相信我,你如果能安静下来阅读这10分钟,收获一定很大。

的确,自从某条/某手/某音相继火爆了之后,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去学习或者安静思考一件事了。因为我们的总是轻而易举的享受那些火爆 *** 的视讯,这会让我们那一瞬间感到很“爽”,从而得到了一个个碎片化的满足,于是我们所有的生活都被它们填满了。

然而,上帝作为整个宇宙的设计师,他最精巧/最公平的一个设计,莫过于给人类设计了一个这样的枷锁: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人性有一种基本特征,会对那些让我们精神和身体感到“爽”的东西产生依赖。这是人最天然的、最原始的需求。

“爽”是如何产生的?

人的大脑里有一种叫多巴胺的神经传导物质,他可以细胞传送脉冲。当人被外界 *** 的愉悦时,多巴胺会大量爆发出来,比如一个拥抱、一个接吻、一句赞扬的话都会引起多巴胺的升高,多巴胺直接和人的情欲、妄想以及各种上瘾行为有关。 *** 如果够强烈,人的身体就会进入到一种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的感官体验,即涌起一阵阵“ *** ”,感到很“爽”。

浅层次的 *** 有笑话、美食、挑逗、赞美、看热闹,甚至惊恐(不少女孩喜欢看恐怖片就是这个原因);中等层次的 *** 有抽烟、游戏、整容;深层次的有 *** 、鸦片、豪赌、毒品,就是俗称的黄赌毒。对比这三者,如果说sex最能让多巴胺含量提升100%,可卡因让多巴胺上升了350%,冰毒带来的是接近1200%,所以毒品的致隐是很难戒掉的。

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开放/无束,人们挣脱了很多传统束缚,去最大化的去追求各种“ *** ”,所以我们时刻都在网际网路上寻求关于“爽”的各种体验,约会/娱乐/游戏/八卦秘闻/色情段子/性挑逗等等,某音上那些千奇百怪的视讯恰恰满足了现代人的空虚感。

可怕的是,就像我们开头所说:凡是能让你“爽”的东西,一定也能让你“痛苦”。比如美女、美食、美言、美丽的罂粟花,都能让人有快乐的体验。但都会给人带来伤害:美食让人发胖/失去健康;美言让人迷失自我脱离现实;美女让人产生欲望,失去理智;而且极致的快乐反而让人表情扭曲,比如 *** ,每一阵快乐结束后都伴随一阵空虚,毒品的副作用就更不用说了。这也是《道德经》里说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这就是我不玩某音的原因,因为我当时出于好奇去下载了某音,玩的时候也感觉很新鲜 *** ,但是刷完之后却又感觉格外空虚。更可怕的是:人是会对 *** 脱敏的,当一个人习惯了反复被 *** 和满足的时候,要想一直获得 *** ,就得不断加强 *** 的程度,你需要被更持续、更强烈、更深入的 *** ,才能继续获得 *** 。人产生 *** 的阈值,是会不断升高的。比如有的人从刚开始是两天一包,到一天一包,再到后来要一天两包,最后甚至要两根烟一起抽才有感觉。鸦片、吸毒、色情、偷窥、赌博都遵循这个逻辑。

总有人说,只要一种东西有人需要,就可以去生产。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黄赌毒这三种东西将在社会上大量泛滥。因为黄赌毒才是最容易让人 *** 上瘾的东西。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让小鼠踩踏板放电,每踩一次,电极就会 *** 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

二、最最可怕的是:现在这种“爽”的感觉,竟然可以被现代技术和演算法设计出来。

首先,网际网路时代出现了各种应用程式(APP),大部分APP的本质是什么?每个APP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他们用尽最前沿的科技(AR+VR);用更大运算和资料处理能力(云计算+大资料),通过声、光、互动、反馈等全方位途径,再在各种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不断的给你 *** ,让你持续的“爽”,越离不开它们越好。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提到现在世界上竟然还有一个叫“多巴胺实验室”的公司,对外宣称“能运用神经科学理论,结合人工智慧机器学习,用多巴胺让你的 App 令人上瘾”。

他们为各种App 定制这样的服务: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和时间点设计“奖赏”,比如不断的惊喜和奖励,或物质或精神,从而提高使用者的留存度、开启率和停留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增加APP的开启率,提高开启时间,这会让APP更值钱,赚更大钱。因为在资本的眼中,使用者数量、日活、月活和平均线上长度等等资料决定了一个APP的价值。

如今各种各样的APP里,从图文到视讯,从网购到资讯,从社交到游戏,从搜寻到各种应用工会局,没有一个APP不以此为衡量标准,在资本和利益的围剿之下,我们都只不过是一只只小白鼠,安静的立在时代中央等待发落。

比如当你买完一件东西,马上送你一个代金卷,让你在商场里继续购物,然后一直买一直送……某条/某手/某音都是采用演算法主导的自动推荐机制,你越喜欢看什么,就专门推荐给你推荐什么,当你收看完一个内容之后,甚至不需要做出任何反应,系统马上会自动推送给你一个类似内容,看得越多,系统就越了解你的喜好,给你的推动也就越“精准”,就是要无限满足你的胃口。

即便像谷歌这样的以“不作恶”来标榜自己的公司,起产品设计的核心逻辑依然是如何才能提升增加点选率,延长使用者使用时间,然后见缝插针/算计的地去卖广告,满足这个逻辑的品才被定义成好产品。这些演算法会根据你的浏览/搜寻/停留时间,计算出你最感兴趣的东西,然后不断的匹配相应的内容对你轮番轰炸,让你在最沉迷的领域里 *** 不断。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三俗内容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直播平台里低俗无聊的表演、各大卫视里故弄玄虚的选秀、真人秀;云里雾里的玄幻修真小说;网页上关都关不掉的色情暗示等等形形 *** 的垃圾内容,无处不在故意吊人口味,这些就像鸦片,让大众沉溺其中不可自拔。

当一个的欲望可以被无限满足之后,离灭亡就不远了。

网际网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但同时又让我们变的越来越慵懒,它提供了很多浮华的内容,这些内容的设计逻辑都是以无限满足人性偏好为标准,人性的各种阴暗面,诸如窥私、意淫、八卦、暴力、对骂、凑热闹等等都被激发并满足。

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像网际网路这样对人性洞察的如此彻底,并且将人类大众玩转与手掌之间。《娱乐至死》前言里有这样的话:人们在汪洋如海的资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烦琐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 *** 、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社会上沉溺于各种 *** 里的人将越来越多,甚至会形成一个巨大的“无用阶层”,这些人连提供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他们没有信用、没有思想、不能借债、不能纳税,只能过著一种糜烂颓废、暗无天日的生活,如同一具具行尸走肉……

三、人性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辉的一面。

这个世界是辩证的。人性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辉的一面。既然凡是让你感到爽的东西,一定会让你痛苦。那么凡是让你感到痛苦的东西,最终也一定也会让你功成名就。那些越能让你在当下感到痛苦的事,越能给你带来真正的价值。比如晨练/运动/阅读/健身/瑜伽等等,都能让使你获得长足进步,但这些需要一个人有强大的上进心、克制力、自律。比如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寒门出贵子等等。人生,先苦就后甜,先甜就后苦。这也是世界的平衡法则。你在训练的时候很累,你在早起的时候很痛苦,你在努力的时候很煎熬,但是恰恰是这些让你当下感到痛苦的东西,才是你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有一种快速修行的方式叫”苦行僧“。这些僧人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最痛苦的事,如长期断食,甚至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上、忍酷热严寒等事情,来锻炼忍耐力和离欲。的确,我们有时要远离自己的舒适区,主动体现一下生活的艰辛,因为痛苦才是感悟人生的最佳方式。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泰戈尔。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的人们真是连半点苦都不愿意去尝试了,所有东西都可以送到你家门口,所有服务都可以直接上门,科技发展就是以无限满足人的享受和欲望为核心逻辑。

5000年的中国文化,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克己。

克己的本质,就是要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但是现在主动克制自己欲望的人很少了,当绝大部分人选择被麻醉的时候,只有极少一小部分人选择精进。所以,只靠自律和修身养性是不够的,社会上必须有一种监管机制,来抑制人性的阴暗面,激发人性光辉的一面。

我们每一个人能做的,就是形成和巩固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习/修身和正己,不贪图享乐和 *** ,在自己专注的领域不断深耕和精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