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知识归纳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A形成:孔子(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

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B发展 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性恶论;德治和法治相结合;水舟之说;唯物思想;自然观:制天命而用之)

(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A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朴素辩证法思想。

B发展:庄子。

思想主张:相对主义,思想消极。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A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B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C影响: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 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A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B经过:(1)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三纲五常学说;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C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3、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1)背景:A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对儒学思想的冲击B政治上宋代内忧外患,出现统治危机C思想文化上佛道思想不断冲击儒家思想。

(2)内容: 程朱理学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A、世界观:理。

(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

(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

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 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

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4、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1)李贽思想:  背景: A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个性,发展经济。

B 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突出。

C宋明理学日趋僵化,三纲五常扼杀人的个性,禁锢人的思想。

李贽主张: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孔子思想为万世至论,反对四书五经为思考标准。

B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C主张自由 ,自治,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

(2)反对君主专制与主张经世致用

背景:A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明清之际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C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方案,将学术研究和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代表: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共同主张:反对空谈,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并具有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思想。

(顾:《天下郡国利病书》黄:《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王:《宋论》《读通鉴论》)

影响: A、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

B、冲击君主专制,对晚晴民主思潮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 中国古代的科技

(1) 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造纸: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为“蔡侯纸”,传入欧洲:促进思想文化的发展。

印刷:A、最早有明确时间的印刷品《金刚经》 B、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

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由胶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属活字。

13世纪传到朝鲜,后从西域传到欧洲: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加快了思想解放进程。

火药:A、起源于炼丹 B、唐末用于战争 C、五代和宋广泛使用D、14世纪 *** 人传往欧洲: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快了封建阶层的衰落,促进了金属采矿业和冶炼业的发展。

指南针:在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久远A、战国—司南 B、北宋—人工磁体的指南针,用于航海C、13世纪传入西欧:促进了远洋航行的发展,迎来了地理大发现时代

(2) 中国古代的天文、数学、医学、农学成就

天文学:A、战国《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星表》记载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采用了先进的赤道坐标体系观测天象B、历法:郭守敬编制《授时历》

数学:东汉《九章算术》总结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标志着解决实际问题为内容、以算筹为工具,以十制位计算的数学体系形成

农学:齐民要术:南北朝贾思勰,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介绍北方生产经验

农政全书:徐光启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经验,吸收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创作。

被誉为“中西近代科学先驱”。

医学:A、黄帝内经:编于战国,成为西汉。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B、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撰写,是临床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C、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著,药物学巨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1) 中国古代的书画

A、文字和书法

文字演变:甲骨文(商)——金文(商周)——篆书(战国秦)——隶书(秦汉)——草书(汉初)——楷书(东汉后期)——行书(东汉末期) 趋势:由繁到简

书法发展历程:秦汉时期:秦篆汉隶具有美感,但多重实用——魏晋南北朝:发展自觉的书法艺术 “书圣”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隋唐:张旭、怀素(草书)擅长狂草;欧、颜、柳(楷书)注重规范法度、书法理论成熟“颜筋柳骨”宋元明清: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北宋四大家”赵孟頫、祝允明、董其昌、文徵明、郑板桥等

特点:通过线条变化,将绘画艺术与书写内容融合在一起,成为士人追求自我理性和个性的独特艺术。

B绘画

历程:新石器时代:绘画艺术的源头 战国:出现毛笔绘制的帛画 汉代:帛画色彩鲜艳,气势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晋--士人群体的追求也体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代表:顾恺之,不仅长于丹青,其绘画理论也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注重“以形写神”。

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画家。

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全面辉煌,创制法度,体现盛唐气象。

(吴道子“画圣”)

宋明:文人山水画,写意画,风俗画

山水画的背景: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注重内心修养,文人山水画兴起。

由衬景发展为独立画种;从注重写实,变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画的特点:注重内心情感的表现,诗、书、画、印结合。

风俗画背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在艺术上表现。

代表作: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写意画:注重表现个人的内心感受。

(2) 中国古代的文学

A、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

保存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共305篇。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各地民歌;雅:统治者宴饮时的乐歌;颂:宗庙祭祀的赞歌)《硕鼠》《关雎》

B、楚辞:战国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新体诗歌。

代表作《离骚》(闪烁着浪漫主义色彩,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

C、汉赋:汉代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广筑宫室,巡游兴盛。

出现铺陈辞藻,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赋,吸收诗经和楚辞表现手法。

司马相如《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两京赋》

D、唐代诗歌

背景:A、政治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隆B、科举制的确立, *** 了诗歌的创作。

代表:(1)李白: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精神 (2)杜甫:安史之乱后,忧国忧民,体会国破家亡的痛苦(3)白居易:中唐以后,战乱平息并未带来往昔的繁华盛世。

白关心民间疾苦,寄托政治抱负

E、宋词 又称“长短句”

背景:工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文化娱乐生活,两宋之交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容易表达感情。

代表:豪放派——辛弃疾、苏轼 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F、元散曲:关汉卿、马致远、贯云石

G、明清小说 背景:新兴工商业城镇兴起,市民阶层崛起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金瓶梅》

(3) 中国古代的戏剧

A、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成就最高)、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窦娥冤》

B、京剧“国粹”

形成背景: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需要更多文化娱乐:昆剧的衰落,地方戏的发展;统治阶级的推崇;吸取北京口语,博采众家之长;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推动。

形成过程:乾隆年间“花雅之争”末年徽班进京,道光年间汉调进京,“徽汉合流”清末成熟并走向全国。

艺术特色:(1)以唱、念、做、打为艺术手段

(2)音乐以二黄和西皮为主,用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伴奏

(3)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各行当化妆有一定的谱式

(4)动作有一定的“程式”多采取虚拟性动作,虚实结合,形神兼备,极具艺术魅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