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山要走,朱老总亲自出面留人,杨成武腾出纵队司令的位置相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0
1947年,在聂荣臻领导的华北战场,发生了很多事情。其中有一件事,引起了朱老总的高度重视,并亲自出面解决问题。那就是猛将郑维山要离开华北,加入到刘邓大军序列中去。

这本来是军委已经下过的命令。郑维山当时是察哈尔军区司令员,刘邓大军即将展开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那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郑维山突然接到命令,要随刘邓大军南下。

郑维山是河南新县人,原本是红四方面军将领,来自大别山,如今要打回老家去,可把他高兴坏了,收拾行装,准备南下。正在这时,有一个人突然喊停。

他就是朱老总。朱老总亲自找郑维山谈话,千言万语,苦口婆心,只有一个思想,那就是让郑维山留在华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事情的源头还要从李先念说起。

郑维山和李先念都是红四方面军的老将,郑维山18岁成为正师级将领,非常出类拔萃,他是李先念的部下。可惜的是,经过西路军的失败,郑维山统领的王牌部队被打没了。

一路乞讨回到延安后,郑维山经过学习,被分到了晋察冀战场。晋察冀军区的司令员聂荣臻,并不了解郑维山的能力,刚开始对他不太重用,郑维山当过教员,副校长,教导团政委,不在一线部队。

后来,是李先念提醒了聂荣臻,说他手下的团政委是位难得的战将,向聂荣臻推荐了郑维山。郑维山才慢慢升迁,当上了张家口卫戍司令员、察哈尔军区司令员。

请注意,军区是地方部队,纵队是前线部队。郑维山仍然不在前线带兵打仗,被留在了后方看家护院。他的军事才能仍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用。

就在1947年初,身为察哈尔军区司令员的郑维山,指挥军区部队打了好几个漂亮仗,突袭涿鹿南山口前村,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团。随后,又在石瓮村袭击国民党两个团,并歼灭其大部分。

郑维山统率的不是一线的精锐部队,可每一次出手,都大有斩获,让人刮目相看。兵不在多而在于指挥调度。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事实证明,郑维山是打仗的好手,聂荣臻领导的华北战场,需要的就是能征善战的猛将。

聂荣臻这才突然发现郑维山的价值,虽然军委下了命令,让郑维山跟随刘邓大军走,可聂荣臻却想把他留下来。聂荣臻当时正在前线,脱不开身,就请朱老总帮忙,亲自出面做郑维山的工作。

全国一盘棋,每一个战场都很重要。朱老总也认为,华北战场需要像郑维山这样能打仗的将领。可是要把郑维山留下来,必须要拿出一个能充分发挥他才能的重量级岗位才行。

为此,晋察冀野战军恢复建制,由杨得志担任司令员,罗瑞卿担任第一政委,还有第二政委杨成武。罗瑞卿的工作能力非常强,按理说他一个人当政委足够了,为什么还让杨成武担任第二政委?是不是有点画蛇添足?

杨成武之前担任的第三纵队司令员,就是要把第三纵队司令员的职位让出来,专门留给了郑维山。朱老总把这些情况讲清楚后,征求郑维山的意见。没想到的是,郑维山脱口而出,还是要南下。

朱老总没有生气,而是继续耐心地做郑维山的工作,郑维山想想自己在华北也战斗了好几年,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也有很深的感情,而且担任第三纵队司令员,同样有很多大仗可以打,最终答应留了下来。

1947年6月,郑维山正式接替杨成武担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第三纵队是华北战场的元老部队,也是杨成武一手带出来的主力部队。由猛将郑维山统领,那是强强组合。

郑维山和杨成武的缘分非常之深。虽然一个是河南人,一个是福建人,一个是红四方面军将领,一个是中央红军将领。长征路上,两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郑维山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将领,最先见到的,就是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将领杨成武。

从未谋面的战友,紧紧拥抱在一起,结下了一生难以分开的缘分。

后来,到了朝鲜战场,杨成武因病回国,也是由郑维山接替他统领志愿军第20兵团。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第三纵队的这两位司令员,杨成武是首任北京军区司令员,郑维山是副司令员,后来也当过北京军区司令员。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