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何异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0

我国商业文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何异同

(一)群体主义与个体主义
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西方文化之间存在个人本位的竞争观与群体本位的和谐观的差异:
西方从事商务工作的人员具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和竞争意识,强调个人的作用,通常个人也有足够的权利来处理各类日常和突发事务。企业鼓励雇员个人奋斗 ,不断创新 ,个人能力是以个人的实际经营业绩为基础,将个人能力与企业报酬和补偿结合为一体。
而中国的企业文化往往更加强调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 ,企业利益服从国家利益。个人的成就由企业和国家共同分享。个人的成就不是看他个人的能力如何出众 ,而是看个人为企业和国家的公众福利事业作出了多少贡献。和谐作为一个极具深刻历史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 ,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表现为公平、均富和稳定。
(二)权力距离
权力距离是指一个社会中的人群对权力分配不平等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
接受程度大的国家 ,权利距离大 ,社会等级分明,倾向于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接受程度低的国家权力距离小 ,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平等,倾向于自下而上的决策方式。虽然在美国的《人权宣言》中早就赋予了“人类生来平等”的基本思想。而事实上,每种文化中的所有个体都不能享受平等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因其个人财富、年龄、性别、教育、体力、成就、家庭背景和职业等等而享受不同的对待。不同的是 ,在“高权势距离”文化中 ,每个人按照社会等级次序都有自己所受保护的地位 ,社会等级制度和不平等是合理而有效的,权威有权为任何目的而使用任何手段。中国等东方国家属于“高权势”文化。而所谓“低权势”相信社会应尽可能缩小等级差异 ,人们要敢于挑战权威,消除等级制度 ,只有在出于法律的目的才可动用权力。澳大利亚、丹麦、新西兰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属于“低权势”文化。
在调节和处理商务纠纷方面,中国人习惯于回避法律,着重从伦理道德上考虑解决。一些人重吏治 ,轻法制 ,习惯于“后台”交易 ,认为这种“摆平”方法理所当然。商务纠纷发生 ,首先希望赢得舆论支持,不习惯利用法律。西方人恰恰相反,更多从法律上考虑问题 ,惯用法律手段处置纠纷,不以良心和道德为转移。西方文化是契约文化 ,他们非常重视契约的精确性,也非常尊重契约的权威,契约一旦生效就会严格执行。可是在东方文化的传统中 ,更注重的是信誉和信任。而这种差异的背后实际是价值观的差异,是重规章制度还是重人情的差异。 在如何对待雇员与企业的关系方面 ,西方企业注重法律、注重契约的观念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 ,合同或企业规则以及既定的工作计划程序和规定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企业或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可以有权取消所有不成文的规定。东方文化的传统伦理思想所注重的则是人伦情谊关系 ,追求心理上的认同与和谐。
(三)不确定性规避
所谓不确定性规避就是指人们忍受模糊或者感到模糊和不确定性的威胁程度。在任何一个社会中 ,人们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前途未卜的情境 ,都会感到面对的是一种威胁 ,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弱“不确定规避”文化易于容忍非传统的行为举止,善于通过不确定因素和模棱两可的局面来应对压力和不安的情绪 ,所以人们在沟通中更加积极主动,灵活性也更强 ,而且在交流中更能应对自如,像这样的国家有丹麦、牙买加、爱尔兰和美国等等。而在强“不确定规避”文化中,人们习惯生活在确定性强的环境中,追求稳定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认为变革会带来动荡不安环境 ,并把规避冒险作为其核心价值观,这样的国家有希腊、葡萄牙、乌拉圭、日本和中国等。应该注意的是 ,不确定性规避应区分具体的领域(或指向),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
(四)男性度与女性度
男性度与女性度主要用于社会上居于统治地位的价值标准 ,比如在男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 ,社会竞争意识强烈 ,成功的尺度就是财富功名,工作优先于其他职责,人们崇尚用一决雌雄的方式来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 ,其文化强调公平、竞争 ,注重工作绩效;而在女性气质突出的国家中 ,生活质量的概念更为人们看中 ,人们一般乐于采取和解的、谈判的方式去解决组织中的冲突问题,其文化强调平等、团结 ,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不是物质上的占有,而是心灵的沟通。研究显示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文化柔性较强;日本和奥地利文化刚性最强。
美国是男性度程度较强的国家 ,企业的重大决策通常由高层做出,员工由于频繁地变换工作 ,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因而员工通常不会积极地参与管理。中国是一个女性度的社会 ,注重和谐和道德伦理 ,崇尚积极入世的精神。
(五)高背景文化与低背景文化
又叫“强环境”文化和“弱环境”文化。在跨文化沟通中 ,强环境和弱环境文化涉及沟通与沟通环境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强环境文化中交流时,有较多的信息量或者蕴涵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情景中 ,或者内化于交流者自身 ,相对地说 ,语言本身负载较少的信息量。这就意味着,在强环境文化中,环境(包括形体语言)比言语更能表达交流者的意思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中国人有时“没说出的”要比“说出的”更为重要。而在弱交际环境文化中,交流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量的大部分由显性的语码负载,即直接用言语表达和传送 ,相对地说,只有少量的信息需要通过环境来表达。中西方在这方面的差异是非常悬殊的。中国文化属于强交际环境文化 ,西方属于弱交际环境文化。在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中,表现为言语对话、非口头语言沟通、空间距离、时间观念等等的差异。这就是为什么在中国交际时重“意会”,而美国人交际时重“言传”的缘故。所以 ,中国人往往含蓄、内隐 ,反应很少外露,人际关系紧密,时间处理高度灵活;而美国人往往外显、明了、反应外露 ,人际关系不密切 ,时间高度组织化。
(六)时间价值取向
时间价值取向是指某一文化成员对待时间流逝所持有的价值观,主要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关于时间的导向 ,即一个民族和国家是注重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另
一个层面是对时间的利用,即时间是线性的 ———应在一个时间里做一件事 ,还是时间是非线性的———在同一时间里可以做多件事。
中国文化关注过去和现在 ,较少注重未来;美国文化则很少关注过去,主要着眼现在和未来。在以过去为导向的文化中 ,过去的经历和发生的事件是最重要的,所以人们要尊重传统和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在解决现实问题时 ,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药方”总是正确的。在以将来为导向的文化相信明天或者将来的某一时间是最重要的 ,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不是为了履行而履行,而是为了将来潜在的利益。 欧美有许多国家便属于这种重视将来的文化。时间价值取向的不同反映在商务活动中 ,美国人更讲究计划性,时间观念很强,视时间为有限的资源。

我国高等教育与发达国家有何异同

中国的高等教育是一种急功近利、唯利是图、唯考试而考试进行等级评价式的教育模式。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是以专业、技术、学术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因此,在目前中国现行教育模式下,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高端的人才。

我国大城市的停车特征与工业发达国家有何异同

中国无序,发达国家有序。
这个跟国家的规划水平有关。

我国CPI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哪些不同?

1.从物价指数判断经济是否过热。关于目前经济形势“冷”“热”的各种分析中,我们见到最多的是关于CPI(消费物价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GDP(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等关于物价指数水平的指标争论。前几年担心通货紧缩,人们逐渐同意以西方国家的-1%以下作为出现通货紧缩的标准。这两年担心通货膨胀,人们似乎又有些“转向”,忘记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以3%~4%以上作为出现通货膨胀的衡量标准。据国家权威部门的最新估算和预测,中国今年(2007年)全年的CPI为3%。所以,中国的物价指数仍然处于-1%~3%的适度区间。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各种驱动因素来看,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可能性都比较小,宏观调控适宜于在微调范围内进行。
面对中国经济中可能出现通货膨胀的担心,最佳的一剂理论“良药”莫过于回顾一下当初我们对于CPI即消费物价指数偏低的分析。当时认为,中国的消费价格偏低的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全球化、产业分工国际化使得各个国家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使生产要素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现在,这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趋势改变没有?显然没有。相反,随着中国人力资本的快速积累和生产更高价值链一端的产品,中国市场消化过高需求和过高成本的能力更强。二是我国劳动力供给非常充裕,而且社会保障制度落实不到位,形成人为的劳动力低成本;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在整体上向着“二元经济”转型拐点的趋近,劳动力成本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升。但是这种调升在很大程度上被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抵消。三是高储蓄率和高外汇储备及大量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金价格相对便宜;很明显,这种趋势在今天看不到改变的迹象。四是由于地区之间的竞争使得对资源的利用还不合理,对环境的保护还很不到位;这一状况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但是,如果我们仍然坚持以全球价值链低端的生产为主体,这一挑战可能使中国经济社会崩溃,而不是通货膨胀问题了。如果我们把这一挑战当作机遇,努力实现产业升级和新型工业化,以及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转型,那么资源和环境的成本上升就并不一定导致通货膨胀,正如西方发达国家所曾经经历的那样。五是近几年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了生产能力的集中释放,过大的产能可能形成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局面;从目前国内外出现的生产价格促升因素来看,无论是农产品和房屋租价的上涨,还是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其影响都是局部和短期的,仍然受到其他总供给因素的有效制约。六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投资品生产行业和投资品价格之间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使得上游产品的价格上涨很难传递到居民消费价格,这是中国需要进行装备更新和重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在中国的工业化完成以前,中国的这种价格消化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有何异同?

发达国家的环境有坏变好,因为他们把大污染企业都放到发展中国家了,而发展中国家环境却在由好变坏,他们一味追求发展而忽略了环境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

国外,从头到 *** 都是 *** 在养,随便个工薪阶级都可以住带花园带草坪的别墅,人手一辆私家车,有着良好的教育,从小学到高中不花自己一分钱,长大了有一份安逸的工作,有着好的社会福利,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做自己喜欢的事儿,这叫生活。
中国,上不起学,很多山区的孩子甚至吃不饱穿不暖,大笔的给国家缴税, *** 却没给你一点你该得的社会福利,随便走在街上都能被城管殴打,用廉价的劳动力换取自己国家的畸形崛起,付出了很大的工作量却得不到自己应有的报酬,生了孩子养不起,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买个红领巾还要自己拿钱,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越来越没钱,不可以有梦想,因为追求不起,只能在灯红酒绿的城市中挣扎,用廉价的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温饱,一辈子辛苦买不上一栋房子,这叫生存。
而且我国和西方国家的人基本素质也不一样,不能说国外的人都是好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外的人要比我们单纯。
我们说话喜欢拐弯抹角,其他国家的人可能简单的多。

松下企业文化与国有企业有何异同???

相同点:从公司组织结构来说,与我国国有企业的传统制度相似。总副经理和各职能部门分工的结构,部门依次向下设有课、系、线、班等单位,五脏俱全,而且等级深严。都很注重公司的思想教育,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员工升迁缓慢、按部就班。福利比较好,工作比较稳定。
不同点:公司的思想教育的方面,松下主要是灌输经营理念,而国有企业主要是政治思想指导。
人才培养方面,松下花大量资金去进行员工的培训,具有一套完整的培训制度。而且松下万宝不收跳槽来的员工,只招收从学校刚毕业、无工作经验的年轻学生,把他们塑造成“松下人”。国有企业比较缺乏对员工的培训,而公司的管理者主要是由 *** 任命,或直接从市场上去招聘。

日本是东方发达国家还是西方发达国家

西方发达国家 这说的是体制问题 不是地域

比较当代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决策体制的异同

基本没有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多的是。
中国是读才国家,独揽大权,权力不下放到人民, *** 管人民,滩屋负拜严重,坏分子从下层渗透到上层。争斗就是内部权力争斗,对管理,经济,体制各方面产生的是不良效果。
西方国家是民主多党制国家,权利下放给人民,人民管 *** , *** 高度廉洁,权力争斗是党与党之间,对管理,经济,等造成的是积极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我们不把这些争斗看为内耗。
民主制是现在全世界的大潮流,楼主自己想想世界上古巴,朝鲜,伊朗这些读才国家有哪个不穷?

西方发达国家政策对我国有何借鉴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历经重大冲击而不衰 ,其关键就是创建了适宜创新的文化环境 ,确立和健全了激励创新的机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创新的内在动力和机制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