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0-14
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在人生观中,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认识和反映,其核心是人生价值的问题。要正确地认识人生价值,必先认识价值。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的外物之间的一种满足关系。一方面,外物满足人的需要;另一方面,人的需要从外物得到满足。这种满足关系即为价值关系。价值关系中的人,称为价值主体,价值关系的外物称为价值客体,价值关系反映了价值主体的追求和需要,而价值主体有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以,价值可分为物质价值和精神价值。人生价值就是具体个人能否满足他人,社会需要这样一种满足关系,这种满足关系具有双向性,一是具体个人使他人、社会的需要得到满足;二是他人、社会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在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给予具体个人的回报和肯定,使具体个人的需要也得到满足。这里具体个人是价值主体同时也是价值客体,因为具体个人有自身需要同时他要为他人和社会提供价值,大多数的人都能满足并满足了他人、社会的需要,只是满足的程度不同罢了。这是个人的人生价值大小的问题。个别的人对他人、社会有害,因而其价值是负的。例如,现时的贪官,其价值是负的,李刚儿子其价值是负的。人生价值有三要素,其一是人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为满足他人,神会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作的贡献,个人的社会价值反映的是个人对他人,社会的贡献,其二是人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是个人实现社会价值后,个人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回报,这即为索取。其三是奉献,奉献是无私的贡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根本标准,是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原因。实现人生价值,首先是个人要正确认识、处理好贡献、索取和奉献三者的关联。首先是个人要正确认识、处理好贡献、索取和奉献三者的关联。第一,正确认识、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贡献与索取的关系就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联。首先是个人对他人、社会作出贡献,然后是个人取得他人、社会的认可,即肯定、回报。贡献是索取的唯一根据;贡献和索取都是人生价值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为此,在现阶段,我国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干好的多得,干差的少得,不干的不得的原则。第二,正确认识、处理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就是人生价值的核心与自我价值的关联,是贡献与索取关联的深化和具体化。如前面所述,人生价值的核心是奉献而不是索取。这是处理好奉献与索取关系的原则。在现实中,奉献和索取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一般来讲,在人生价值关系中,每个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创造者所创造的价值表现为对社会的奉献;享受者所享受的价值表现为向社会索取。在这里,没有人们对社会的奉献,就没有个人向社会的索取,就不能保证个人的消费。另一方面奉献和索取的关系,就是义务和权利的关联。每个人都有奉献的义务,但首要的应思考如何为社会多作奉献,如何尽职尽责。每个人也有索取的权利,特别是每个人在!"岁之前,基本上是以索取为主的,其索取的财富是前人奉献的成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更应在成为生产者之后用自己对社会的奉献来报答社会。每个人都有索取的权利,但一定要合法;在索取问题上,一定要反贪污、反腐败。第三,正确认识、处理贡献与奉献的关联。贡献与奉献的关联是人生价值的基础与核心的关联。贡献与奉献是人生的两种不同状态。贡献是有私的,因为它包含着人生的自我价值,即索取;而奉献是无私的,因为奉献是无偿的。要有贡献,个人必须勤于劳动,善于实践;要有奉献,个人不但要勤于劳动、善于实践,而且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如大公无私、吃亏精神等。其次是个人要的德才和勇于实践。第一,个人应有为他人、社会多作奉献的人生价值观。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非智力条件。有了多作奉献的人生观,就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因为人生价值观是支配人生行为的。如果没有奉献的人生价值观,肯定不能实现人生价值。在现阶段,我们一定要树立多作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有吃亏精神。第二,个人应有为他人、社会多作奉献的硬本领。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智力条件。有了多作奉献的硬本领,就有可能实现人生价值。因为奉献是实践的结果,而实践需要硬本领。硬本领是指具体个人有较强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勤奋学习、增加本领,实现德才兼优。第三,个人应有为他人、社会多作奉献的实践。有了上述两个条件,实现人生价值就有了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必须在上述两个条件的基础上善于实践。实践者既是人生价值的获得者、享受者,又是人生价值的发现者和创造者。总之,要实现人生价值,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和勇于实践,没有吃亏精神的人、不愿实践的懒人,是不可能为社会作出奉献的,其人生价值也不可能实现。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2-22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回答